[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型膜片式声波清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31450.4 | 申请日: | 2013-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0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听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惠能声波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8B7/02 | 分类号: | B08B7/02;F23J1/00;F23J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42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膜片 声波 清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强型膜片式声波清灰器,属于声波清灰器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以及炼钢平炉普遍存在积灰和结焦的问题,这些灰尘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浪费燃料、时间和人力,还缩短了锅炉的使用寿命。为了清除积灰,人们使用过高压水、高压蒸汽,但因为锅炉的环境多粉尘、温度高等原因效果并不理想。随后改用声波清灰,声波清灰目前多采用共振腔类型的清灰器。
现有的膜片式声波清灰器主要依靠外部吹入高压气体,迫使膜片形变脱离扩声管尾部。这样高压气体就会从扩声管尾部进入扩声管排出清灰器。而由于高压气体排出,使清灰器内部气压降低,膜片依靠自身的弹性力又重新与扩声管尾部接触。如此往复运动形成了声波。从现有膜片式声波清灰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声波振幅的大小取决于膜片形变的大小。现有膜片刚刚与扩声管尾部脱离接触就会使高压气体排出,这种设计使得振幅难以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增强型膜片式声波清灰器,增大了膜片的形变,从而提高了声波的振幅。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型膜片式声波清灰器,包括膜片以及尾部与膜片贴合的扩声管,所述膜片面向扩声管的一面还设有凸环,该凸环从径向外侧覆盖扩声管尾部的外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凸环高度为2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膜片中心设置凸环,来延迟膜片回复的时间。这样膜片可以在获得了更大形变之后再复位,所产生的声波振幅也相应的增大。同时通过改变凸环的高度也能够调整所产生声波振幅的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同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称“前”、“前方”、“前侧”是指靠近扩声管2的一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1和扩声管2,扩声管2的尾部伸入基座1内。所述扩声管2呈喇叭状,头部直径大尾部直径小,并且尾部被基座1内的膜片8贴合。膜片8的四周固定在基座1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就在于膜片8中心与扩声管2尾部贴合的部分还设有凸环5。所述凸环5从径向外侧将扩声管2尾部包裹起来,并且凸环5高度为2mm。膜片8将基座1的内部分为高压腔4和低压腔3两个部分。高压腔4位于低压腔3的前侧,由膜片8前表面、扩声管2尾部和基座1内壁围合而成。高压腔4通过位于基座1侧壁的高压通孔7与外部高压气源(一般为压缩空气)连接。低压腔3通过位于基座1后表面的低压通孔6与外界大气连通,因此低压腔3内始终保持一个大气压。
当外部压缩空气经由高压通孔7进入高压腔4,高压腔4内的气压大于低压腔3,使得膜片8向后弯曲。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中凸环5从径向外侧将扩声管2尾部包裹起来,该凸环5高度为2mm。在高压腔4内高气压的压迫下膜片8向后形变,这种形变会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凸环5与扩声管2尾部脱离接触,此时高压腔3内的气体才能够从凸环5与扩声管2尾部之间的空隙进入扩声管2并排出。由于凸环5的设置,使得膜片8即使与扩声管2尾部脱离了接触,高压腔4内的气体也不会立刻排出,而是要等到凸环5也脱离接触才能排出。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凸环5不同的高度来调节声波振幅的大小。
随着高压气体的排出,高压腔4内的气压下降到一个大气压,此时高压腔4和低压腔3内的气压接近,膜片8依靠自身的弹性势能重新贴合扩声管2的尾部,凸起5也重新包裹住扩声管2尾部,切断高压腔4内气体的排出通路。按照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即形成膜片8的振动并产生声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惠能声波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惠能声波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1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