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30943.6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7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34 | 分类号: | B03C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 11337 | 代理人: | 赵建刚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极磁 约束 蜂巢 集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等离子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
背景技术
现有集尘装置主要为平板静电集尘技术,属平面放电结构,其结构的特点是在两张相对完全平行的金属板之间放电产生静电场进行集尘,因两板间放电电压与板间距成正比,放电功率与板面积成正比。故此集尘效率同受上述两点的影响较大。在集尘工作过程中,因受被集颗粒物粒径的影响,在两平板间的局部会因集尘厚度的不同而出现明显的突端,近而突端又会改变或缩小两板间的放电距离,因此,在两平板间,有突端的局部或突端较明显的局部,会出现局部强电场和局部电拉弧现像,局部电拉弧现像会大量消耗单元电能,减弱临近电场的静电场强度,从而降低集尘效果。而且局部电拉弧现象也会在两板间产生过高剂量的臭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包括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相对且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均由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孔道同向设置,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布置有锐角尖端,所述锐角尖端的尖部朝向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所述前级匀速单元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连接供电电源的正负极。
优选的,若干个所述锐角尖端均匀布置于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出风侧。
优选的,所述锐角尖端为45度角的锐角尖端。
优选的,所述后级集尘单元的进风侧为所述蜂巢状多孔型材的平整截面。
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进风侧的锐角尖端的尖部与所述后级集尘单元进风侧的距离为15毫米±0.2毫米,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之间的空隙形成多端微电场。
优选的,所述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为铝制蜂巢状多孔型材。
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和所述后级集尘单元分别由两段厚度不同规格相同的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制成。
优选的,所述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是单孔边长为2毫米规格的金属材质蜂巢状多孔型材。
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厚度为10~20毫米。
优选的,所述前级匀速单元的厚度为2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通过合理的结构配置,使得流经的空气中未带有电荷的颗粒物流入多端微电场时,多端微电场会重新使颗粒物带有与后级集尘单元相反的电荷,从而使得颗粒物在随空气流入集尘单元时被更可能的或被更快速的吸附在后级集尘单元中,另外由于后级集尘单元为蜂巢状因而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也有效地提升了对于颗粒物的集尘效率。流经前级匀速单元的气流被分为若干股小气流,在多端微电场的约束力下,前级匀速单元和后级集尘单元间产生的电磁约束更为均匀,流经的空气在进入蜂巢内被分流减压后,相对延长了空气在蜂巢内滞留的时间,且蜂巢内的电约束力相对小股气流来说被成倍加强,所以本实用新型二级灭菌的功效也被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极磁约束蜂巢集尘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级匀速单元;2---后级集尘单元;3---前级匀速单元的进风侧;4---前级匀速单元的锐角尖端;5---绝缘框架;6---后级集尘单元的出风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未经洛克施为空气净化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30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