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通屏蔽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9650.6 | 申请日: | 2013-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6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郑锚;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兴川泰线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04 | 分类号: | H01B7/04;H01B7/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徐丽维 |
| 地址: | 62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屏蔽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箔导通屏蔽层软电缆。
背景技术
控制电缆的作用是传输非电力用操控或传输操控信号控制设备仪器,目前工矿企业或能源交通部门经常使用供交流额定电压450/750V以下实现控制、保护线路等功能的聚氯乙烯控制电缆。众所周知,传统的控制电缆是由线芯以及包裹于线芯外层的绝缘护套层构成,由于缺少对外界信号或其他物理参数影响的屏蔽,使得一很小干扰信号就可能影响结果,特别在电气设备配套或固定敷设场合,需要更好的屏蔽干扰。
在一些特殊场合电路的控制或电流的疏导,需要使用特殊的配套电缆,在屏蔽、接地系统、分流无用信号或电流等方面需要在电缆结构上或使用材料上做出合理有用的调整。例如在地铁的通风口处需要的特殊电缆,根据整个系统需求以及系统运作的特点,该电缆的性能需要柔软、屏蔽性能好、对信号和电流分流系统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通屏蔽电缆,该电缆具有结构柔软性能好、屏蔽性好、接地传导系统好,可广泛运用于电气系统、控制系统需要的控制电缆、通讯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导通屏蔽电缆,包括聚氯乙烯护套层(1)、铜导体线(3)、聚氯乙烯绝缘层(4)、PP填充料(5)和铜丝屏蔽层(6),所述铜导体线外包裹有聚氯乙烯绝缘层,所述铜丝屏蔽层外挤包有聚氯乙烯护套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铝箔绕包层(2),所述铝箔绕包层与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层之间填充有PP填充料,所述铝箔绕包层外层设有铜丝屏蔽层。
进一步,所述铜导体线为软铜导体线,优选为软镀锡铜导体线。
进一步地,所述软铜导体线的最外层中一根为裸线,其外不包裹聚氯乙烯绝缘层。
所述软铜导体线的根数根据电缆规格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为3—45根,所述软铜导体线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所述铜丝屏蔽层可以是一层铜丝或者一层铜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导通屏蔽电缆由于采用了软铜导体线和铝箔绕包层,具有一点的柔软性能,能够更好的使用于特殊场合的电缆;又该导通屏蔽电缆中铝箔绕包层和铜丝屏蔽层从头到尾导通起到很好的信号或电流分流作用,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屏蔽层的屏蔽效果,该电缆比传统控制电缆少一根需要包裹绝缘层的导体线,使得该电缆成本降低,工序相对减少,减轻了电缆本身单位长度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铝箔导通屏蔽层软电缆的截面图。
其中,图中标记为:
1、聚氯乙烯护套层,2、铝箔绕包层,3、铜导体线,4、聚氯乙烯绝缘层,5、PP填充料,6、铜丝屏蔽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导通屏蔽电缆,包括聚氯乙烯护套层1、铝箔绕包层2、铜导体线3、聚氯乙烯绝缘层4、PP填充料5和铜丝屏蔽层6,所述铜导体线外包裹有聚氯乙烯绝缘层,所述铜丝屏蔽层外挤包有聚氯乙烯护套层,所述铝箔绕包层与所述聚氯乙烯绝缘层之间填充有PP填充料,所述铝箔绕包层外层设有铜丝屏蔽层。
所述铜导体线为软铜导体线,优选为软镀锡铜导体线。
所述软铜导体线为7根,软铜导体线均匀分布在所述铝箔绕包层内,所述软铜导体线最外层中一根为裸线,其外不包裹聚氯乙烯绝缘层,其余软铜导体线外均包裹有聚氯乙烯绝缘层;所述包裹或未包裹有聚氯乙烯绝缘层的软铜导体线之间以及其与铝箔绕包层内之间填充有PP填充料。
所述软铜导体线的横截面为圆形结构。
所述铜丝屏蔽层可以是一层铜丝或者一层铜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导通屏蔽软电缆,通过设置铝箔导通屏蔽层,在使用过程中很好的起到促进铜丝屏蔽层的屏蔽作用,铝箔和屏蔽层从头到尾都是导通的是该电缆对信号或电流有很好的分流作用;同时该电缆比传统控制电缆少一根需要包裹绝缘层的导体线,使得该电缆成本降低,工序相对减少。
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兴川泰线缆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兴川泰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9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