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9560.7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4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亿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255 | 分类号: | G02B6/255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属于光通信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一种使得光信号连续稳定传输的连接结构,一般的光纤为轴对称圆柱,应用全反射原理来传导光信号,由轴心往径向,大致上可依折射率的不同分成纤核、外壳及外面的保护层,其中纤核和外壳构成了传输光信号的基本要件。
在连续传输光信号时,将多根光纤进行连接,通常是将不同光纤事先平行贴附或缠绕在一起,然后以高温火焰将光纤熔烧并拉长,利用保护盒收容而成,此类的连接器上具有至少一光纤输入端口、至少一光纤输出端口及一位于光纤输入端口与光纤输出端口间的连接区域。此种结构的光纤连接器容易制造、价格低、稳定性高,但是光纤进行光信号传输时,由于不同介质间存在的折射率差异会使得光信号在光纤内产生各种不同入射角,致使光信号传输不稳定,光信号传输质量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通过结构改进,具有光信号传输稳定,光信号传输质量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光纤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光纤输入端口、至少一个光纤输出端口及一个位于二者之间的光纤连接区,光纤输入端口包含有纤核及包覆于纤核外侧的外壳,光纤输入端口外壳表面设有多个环形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器在制造时先将光纤平行贴附或缠绕在一起,接着以高温火焰将光纤熔烧融合并拉长,最后利用保护盒收容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器中,光纤输入端口用以提供输入光信号至连接区,外壳表面的环形凹槽处的外壳比其它部分细,光纤输出端口输出连接区组合后的光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凹槽利用蚀刻方式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藉由环形凹槽的存在使得经过此处入射角较大的光信号无法进行反射,而直接由该位置折射出,入射角较小的光信号输入至连接区内,使得光信号传输稳定,光信号传输质量提升。
其中,所述环形凹槽深度小于光纤输入端口外壳厚度。
优选的,光线输入端口外壳的直径在120-130微米之间。
其中,为了更好的避免光信号损失,环形凹槽内可填补有与光线输入端口外壳不同折射率的光介质,使光纤输入端口入射角较大的光信号进入环形凹槽内时,经光介质产生不同角度的反射。
优选的,环形凹槽内填补的光介质折射率高于光线输入端口外壳材料折射率至少20%为最佳。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的光信号传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连接器,由光纤10事先平行贴附在一起,高温火焰将两根光纤10熔烧融合拉长,置于保护盒20收容而成,该光纤连接器具有两个光纤输入端口11、两个光纤输出端口12及位于光纤输入端口11与光纤输出端口12间的连接区13,光纤输入端口11包含有纤核111及外壳112,外壳112表面设有多个深度低于外壳厚度的环形凹槽1121使环形凹槽1121处的外壳112变细,连接区13接受光纤输入端口11输送进来的两路光信号进行耦合,然后输送至光纤输出端口12。
进一步的,外壳112表面的环形凹槽1121填补有多种折射率不同于外壳的光介质使光纤输入端口11入射角较大的光信号进入环形凹槽1121内时,经光介质产生不同角度反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亿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亿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95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