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自动操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9179.0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谢应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顾王建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自动 操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自动操舵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操舵控制系统(SCS)一般有自动操舵(俗称电罗经或磁罗经操舵自动跟踪操舵仪)、随动操舵(俗称舵轮操舵,包括遥控操舵)和应急操舵(俗称手动操舵、手柄操舵)三种操作方式。
自动操舵是驾驶员设计好航向后,操舵仪根据内部算法控制舵叶,使船舶按照设定的航向行进的操舵方式。根据自动控制的目标是船舶方向还是船舶航行轨迹,还可以分为航迹舵和非航迹舵。
随动操舵是水手按照驾驶员的指令,手操舵轮来控制舵叶,类似于汽车驾驶,使船舶处于驾驶员要求的航向上的操舵方式,根据舵手位置不同,还可分为驾驶台操舵和两翼遥控。
应急操舵是独立于以上两种操舵系统的最简易可靠的操舵方式。
简单地说,船舶在港内航行时,一般使用随动操舵;出港后在大洋航行时,一般使用自动操舵;当前两种都出现故障时,才使用应急操舵。
船舶操舵控制系统这三种操舵方式,技术含量最高的是自动操舵。因为自动操舵的内部算法必须保证船舶在任何外部情况下(大风浪/急流/罗经不稳定等)都能够维持好设定航向或航线计划。在不同的情况下,良好的自动操舵系统能够跟踪罗经方位变化来合理控制船舶舵叶,使船的舵叶转动有效并且灵活,从而节省舵机损耗和燃油消耗,降低运营成本,增加船东效益。此外,操舵系统在海上都是每天24小时不停地运行,系统必须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但现有的自动操舵系统不能实现互相监督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互相监督目的的船舶自动操舵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舶自动操舵系统,其包括:控制面板;与该控制面板连接的显示控制单元模块;与显示控制单元模块连接的主控制板模块,所述主控制板模块具有三个主机控制单元模板,分别为:1#主机控制单元模块、2#主机控制单元模块、以及3#主机控制单元模块,1#主机控制单元模块与2#主机单元控制模块连接,2#主机单元控制模块与3#主机单元控制模块连接,且显示控制单元模块与3#主机控制单元模块连接;与主控制板模块连接的表决控制及报警输入/出模板、模拟量输入模板、开关量输入模板、和通信模板,且表决控制及报警输入/出模板、模拟量输入模板、开关量输入模板、和通信模板均通过系统母板与主控制板模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信息输入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以及信息输出模块之间相互作用,实现三个模块之间互相监督的目的,达到自动操舵船舶航向航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航迹航向自动操舵仪系统组成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加油口盖开启手柄总成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船舶自动操舵系统,如图1所示为其电路示意图,本航迹航向自动操舵仪系统的电路工作流程大体上分为三个模块:信息输入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信息输出模块。
信息输入模块,其功能是接收来自外界的系统需求信息,外部智能设备信息系统(VDR43、GPS46、组合导航定位系统47、气象仪44、计程仪48、磁罗经42、电罗经45等)提供了船舶的地理位置、海图信息、气象状况、船舶航行距离以及船舶方位等,为船舶的自动航行提供了依据;舵角反馈信息,船舶在海上航行转向时,需要及时打舵,舵角信息要传递给信息处理模块,以确保船舶转向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信息输入模块包括表决控制及报警输入/出模块31、模拟量输入模块32、开关量输入模块33、以及通讯模块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91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