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承重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8570.9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侯振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84 | 分类号: | E04C2/284;E04B2/72;E04B1/90;E04B1/94;B32B3/12;B32B17/02;B32B27/1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范之敏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承重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承重墙体。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地震频发致使建筑物坍塌、并造成人员伤亡的问题尤为严重,如何提高建筑物承重墙体的承载力度,减轻建筑物承重墙体的重量,并满足国家有关建筑标准,使建筑物承重墙体适应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建筑科学的要求日显凸现。
目前各类新型轻质墙体不断推出,诸如粉煤灰、烧结砖、多孔砖、大孔砖、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压粉煤灰砖、石膏空心砌块等。不过上述轻质墙体依然需用到黄砂、混凝土和水传统施工方式,施工工地现场环境脏乱且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目前较常用的干法施工墙体,主要是在轻钢龙骨石膏板的应用上,不过传统轻钢龙骨与石膏板或其他面板组成的轻质墙体,即使在面板之间填充了玻璃纤维棉以加强隔音效果而实质上收效甚微,很容易因出现缝隙和孔洞减弱隔音效果,特别是在面板上安装电器开关盒或插座盒时,因不易做到密封,形成隔音薄弱环节,大大降低隔音效果,另外轻钢龙骨框架内所填充的吸音棉很容易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受潮而变形,在墙体内造成空腔,不但降低了隔音效果,并且还会因为面材内的填棉变形挤压而造成墙面平整度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承重墙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建筑承重墙体,包括紧固连接在龙骨一面或两面上的建筑墙板,所述建筑墙板为蜂窝板,建筑墙板的一面或两面至少贴覆一层轻质阻燃材料层,蜂窝板与轻质阻燃材料层之间设有玻璃纤维布层,且最外层的轻质阻燃材料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砂石保护层。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优化,所述轻质阻燃材料层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膨胀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聚乙烯板、酚醛泡沫板、玻璃棉板、珍珠岩保温板中的一种。
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优化,所述龙骨内和龙骨两面的建筑墙板之间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玻璃纤维棉或矿渣棉、聚酯纤维棉、岩棉。
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其抗压强度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作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自重,并能吸收和调节空气中的湿度,减少了内层中填充物受潮的机率,提高了隔音、隔热、保温、阻燃性能以及建筑墙板表面的平整度,方便了建筑施工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建筑承重墙体,包括紧固连接在龙骨1两面上的建筑墙板2,所述建筑墙板2为蜂窝板,建筑墙板2的一面贴覆一层轻质阻燃材料层3,蜂窝板与轻质阻燃材料层3之间设有玻璃纤维布层4,且最外层的轻质阻燃材料层3的外表面设置有砂石保护层5。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轻质阻燃材料层3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膨胀聚苯乙烯泡沫板、聚氨酯泡沫板、聚乙烯板、酚醛泡沫板、玻璃棉板、珍珠岩保温板中的一种。所述龙骨内和龙骨两面的建筑墙板之间设置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为玻璃纤维棉或矿渣棉、聚酯纤维棉、岩棉。本实用新型在保持其抗压强度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作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的自重,并能吸收和调节空气中的湿度,减少了内层中填充物受潮的机率,提高了隔音、隔热、保温、阻燃性能以及建筑墙板表面的平整度,方便了建筑施工安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85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