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儿童用血管按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8036.8 | 申请日: | 2013-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7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尚彦彦;刘宏;赵娟;税小玉;陈玲;许思;张庆;刘念;张彬彬;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王汛琳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儿童 血管 按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属医疗护理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用血管按压器。
背景技术
公知,医院里对于儿童患者的护理中,静脉注射或输液是常见的护理操作。拔针后,需要对静脉注射处进行按压,以防止血管持续出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由于儿童患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在按压静脉时需要把握好按压力度,且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保护儿童患者稚嫩的血管,这在护理人员工作繁忙时是不现实的;若让患者家属代替操作,很有可能会因为手法的不专业造成静脉出血。因此,一种能够准确按压血管且无需护理人员看护的护理装置成为很多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诉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儿童用血管按压器,能够在无需护理人员看护的情况下进行适度准确的静脉按压。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儿童用血管按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螺杆(4),底座(2)及设置在底座(2)上的弧形盖板(1);所述弧形盖板(1)的顶部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上设置有可沿滑槽(1-1)自由滑动的滑块(5);所述滑块(5)上设置有带螺纹的通孔(5-1);所述按压螺杆(4)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匹配的螺纹,按压螺杆(4)通过滑块上的通孔旋接于滑块(5)中,所述按压螺杆(4)的下端设置有垫片(8),所述垫片(8)通过弹簧(7)与按压螺杆(4)连接。
作为优选项:
所述弧形盖板(1)的一侧通过设置在底座(2)上的连接轴(3)和底座连接,弧形盖板(1)的另一侧和底座(2)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搭扣(6)。
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海绵。
所述垫片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
所述弧形盖板(1)上设置有定时装置(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详细描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搭扣(6),将弧形盖板(1)掀开,将手臂放在血管按压器内部的底座(2)上,需要按压的一面向上,扣上搭扣(6)后沿滑槽(1-1)调节滑块(5)位置到需要按压部位的正上方,旋动按压螺杆(4),通过其下端的垫片(8)对需要按压的部位施加压力,达到按压止血效果。
使用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弧形盖板(1)上设置的定时装置(9)设置按压时间,定时装置可提醒患者或医护人员按压时间已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儿童的胳膊、腿的各处使用,按压力度可调,按压效果好,无需医护人员持续看护,垫片与按压螺杆之间的弹簧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垫片为有弹性、与皮肤贴合性好的软质垫片,如硅胶片或橡胶片,此设计起到了类似水袋或沙袋的按压效果,既能和皮肤无缝隙接触,又不损伤皮肤,经实验证明能够有效对动脉按压达到止血效果,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特殊性,使用方便简单,舒适度高,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滑块及按压螺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弧形盖板、1-1—滑槽、2-底座、3-连接轴、4-按压螺杆、5-滑块、5-1—通孔、6-搭扣、6-1—搭扣上部、6-2—搭扣下部、7—弹簧,8—垫片、9-定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儿童用血管按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按压螺杆(4),底座(2)及设置在底座(2)上的弧形盖板(1);所述弧形盖板(1)的顶部设置有滑槽(1-1),滑槽(1-1)上设置有可沿滑槽(1-1)自由滑动的滑块(5);所述滑块(5)上设置有带螺纹的通孔(5-1);所述按压螺杆(4)上设置有与通孔相匹配的螺纹,按压螺杆(4)通过滑块上的通孔旋接于滑块(5)中,所述按压螺杆(4)的下端设置有垫片(8),所述垫片(8)通过弹簧(7)与按压螺杆(4)连接。所述弧形盖板(1)的一侧通过设置在底座(2)上的连接轴(3)和底座连接,弧形盖板(1)的另一侧和底座(2)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搭扣(6)。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海绵。所述垫片的材料为硅胶或橡胶。所述弧形盖板(1)上设置有定时装置(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80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