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流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6873.7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5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平 |
主分类号: | F04D3/00 | 分类号: | F04D3/00;F04D13/06;F04D29/54;F04D2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轴流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行业中,特别是化工行业、核工业和汽车行业等,需要通过密封的管道进行液体传输或对高速运行的设备进行快速的冷却。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密封管道上安装轴流泵来完成对液体的驱动。
现有技术中的轴流泵包括叶轮和安装在管道外的电动机,电动机驱动叶轮转动。由于电动机必须穿过叶轮后才能与叶轮连接,因此,对高速转动的电动机的传动轴来说,其很难与管道之间进行理想的密封,因而,容易造成液体向管外泄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流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在管道外部的电动机在高速转动时,难以保证其与管道之间的密封,造成液体泄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轴流泵,包括:壳体;定子部,安装在壳体内;导流通道,与壳体连接;支座,固定地设置在与导流通道相对应的位置;转子部,转子部包括叶轮和与叶轮连接的转子,叶轮与支座可枢转地连接,叶轮具有叶轮流道,定子部驱动转子部沿导流通道的轴线转动,且叶轮流道与导流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转子部位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第一通道通过叶轮流道与第二通道连通。
进一步地,支座为两个,一个支座安装在第一通道内,另一个支座安装在第二通道内,叶轮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一一对应地可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支座通过多个沿导流通道的径向延伸的固定架与导流通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叶轮包括轴、导流筒和叶片,导流筒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内筒体围成轴孔,外筒体和内筒体之间形成环状的叶轮流道,轴穿设于轴孔内,叶片安装在叶轮流道内,转子安装于导流筒的外部。
进一步地,转子部还包括定位件,轴穿过定位件上的轴孔;轴具有台阶部,内筒体夹持在台阶部与定位件之间;外筒体的一端与定位件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外筒体的另一端具有突出的第一阻挡部,定位件的外边缘具有第二阻挡部,转子夹持在第一阻挡部与第二阻挡部之间。
进一步地,导流通道的一端突出于壳体的外部,且导流通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法兰。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筒身和端盖,定子部与筒身的内壁连接,端盖与筒身的端部连接,导流通道与端盖连接。
进一步地,筒身的内壁上设置有台阶部,壳体还包括安装在筒身内的衬套,定子部夹持在台阶部与衬套之间,且衬套的端部与端盖接触。
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利用设置在管道外部的专门的电动机来驱动叶轮进行转动,即可实现泵送的作用。因而,不会由于电动机的传动轴穿过管道的管壁时,从而避免了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电动机的传动轴与管道之间的密封不可靠,以致造成液体泄漏的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由于没有使用外部的电动机,因而,具有体积小的特点,可应用于对安装空间要求严格的场合。最后,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特别是适用于需要严禁液体外泄的场合。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图1的侧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除去转子部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转子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0、壳体;110、筒身;120、端盖;130、衬套;200、定子部;300、导流通道;310、第一通道;320、第二通道;330、连接法兰;400、支座;500、转子部;510、叶轮;511、叶轮流道;512、轴;513、导流筒;513a、内筒体;513b、外筒体;514、叶片;520、转子;530、定位件;600、固定架;700、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中的轴流泵,特别是一种可安装于管道上的、将全密封泵和电机合为一体的管道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平,未经张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6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