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5818.6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5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丁镇军;苏华昌;丁富海;于亮;张鹏飞;付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G01C25/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旭辉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爪六 自由度 振动 台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惯组试验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
背景技术
目前惯组多采用捷联式结构,捷联惯组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成本。但由于惯组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动力学环境比较恶劣,且易受振动环境影响。为了检验惯组的精度,需要真实的对惯组进行振动环境考核。
以往的捷联惯组的精度考核采用了五个自由度即三个正交线运动和两个角运动,与真实的使用环境有较大差距。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必须设计一种新型工装台面能够对捷联式惯组同时施加三个正交线运动和三个角运动,来真实地考核惯组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的性能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解决了过去无法进行六个自由度振动施加的难题。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包括主体部分和三个矩形横梁。
主体部分为圆柱体,内部开有通槽,通槽的形状与惯组相配合;圆柱体下表面轴向具有凸起的环形外沿;圆柱体上表面为安装面,安装面上设有四个螺纹通孔,用于与惯组之间进行连接;
主体部分侧面平均分布有三个矩形横梁,横梁的上表面与安装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横梁厚度小于圆柱体的高度;每个横梁远离主体部分一端在垂向和横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凸块,用于与激振装置连接;垂向凸块位于横梁的下表面,横向凸块位于横梁侧面,三个横梁的横向凸块从安装面看呈逆时针布置;
在垂向凸块外侧的横梁下表面上有一个定位孔;
在垂向凸块内侧的横梁下表面上有一个吊装孔;
垂向凸块上表面开有一个螺纹孔,用于安装激振装置;垂向凸块处横梁的上表面开有一个或者多个螺纹安装孔,用于安装传感器。
所述横梁靠近主体部分处设有加强筋。
所述垂向凸块和横向凸块上镶有钢丝螺套,用于激振装置的连接和安装。
所述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材料为铝。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具有刚度大、重量轻,在负载15g的情况下,试验时频率高。由于采用了三爪梁形式,大大减轻了本六自由度振动台面的重量。三爪形式安装时形成了静定的平面,为被试惯组提供良好的支撑与固定,同时提高了安装效率与安装的精度,并且减少了安装使用面积,方便六自由度试验的展开。本台面可以提高六自由度试验的效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结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的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结构仰视图;
图3为图1中的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横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带宽500Hz实际振动控制谱;
图6为带宽1000Hz实际振动控制谱。
图中,1-主体部分,2-通槽,3-螺纹通孔,4-横梁,5-加强筋,6-定位孔,7-吊装孔,8-垂向凸块,9-横向凸块,10-螺纹安装孔,11-外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三爪六自由度振动台面,其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主体部分1和三个矩形横梁4。
主体部分1为圆柱体,内部开有倒角的方形通槽2,通槽2的形状与惯组相配合;圆柱体下表面轴向具有凸起的环形外沿11;圆柱体上表面为安装面,安装面上设有四个螺纹通孔3,用于与惯组之间进行连接;
主体部分1侧面平均分布有三个矩形横梁4,横梁4的上表面与主体部分1的安装面在同一个平面上;横梁4厚度为主体部分1厚度的30%~40%;每个横梁4靠近主体部分1处具有一个三角形的加强筋5;每个横梁4远离主体部分1一端在垂向和横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凸块,用于与激振装置连接;垂向凸块8位于横梁4的下表面,横向凸块9位于横梁4侧面,三个横梁4的横向凸块9从安装面看呈逆时针布置;每个垂向凸块8和横向凸块9上都镶有钢丝螺套,既增加了连接刚度,又便于激振装置的连接和安装;
如图4所示,在垂向凸块8外侧的横梁4下表面上有一个定位孔6,通过三个横梁4上的三个定位孔6,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台面的安装定位;同时这三个定位孔6可以放入插销,在惯组安装和连接螺钉施加力矩时,可以保护激振设备不受损坏;便于保持试验方法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58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