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智能LED吸顶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5414.7 | 申请日: | 2013-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5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罗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福瑞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23/00;F21V23/04;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29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led 吸顶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智能LED吸顶灯。
背景技术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灯具亦称LED灯具,它作为环保节能灯具,改变以往灯具含有重金属毒素等污染问题,以其高效、节能、长寿、小巧等技术特点,成为新一代照明市场的主力产品,且有力地拉动环保节能产业的高速发展。
随着LE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LED灯在居室照明领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现有的居室照明灯具还存在以下不足:(1)家庭用户打开房门后,需要手动的打开灯具的开关,在黑暗的情况下,则还需寻找开关所在位置,操作麻烦,甚至还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危险;(2)路道上的灯具有些具有人体感应的功能,但只要有人员经过,灯则会自动亮,这使得在白天光线很强时,造成能源浪费;(3)现有的灯具仅仅通过开关控制或遥控器单独控制,灯具控制单一且光色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LED吸顶灯,它能实现人体感应和环境光的检测,智能的控制灯的工作情况,减少能源的浪费,同时,还能通过遥控设备控制灯的亮度及色度,发光效果好,光色多样;能通过散热孔保证空气的对流,散热效果好,保证灯具长期稳定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的智能LED吸顶灯,它包括灯体、灯罩和LED灯,灯罩固定在灯体下方,LED灯位于灯罩内,在灯体的侧面上分别设有散热孔,灯体下方的角上设有红外人体感应器和环境光传感器,人体红外感应器和环境光传感器分别与位于灯体内的微控制器相连;在灯罩侧面设置有多个红外线接收头,红外线接收头依次通过放大电路和信号解码芯片与微控制器的信号采集端相连,放大电路和信号解码芯片均设置在灯体内;微控制器依次通过LED调光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连接LED灯。
具体的,所述散热孔由阵列式的多个条形孔组成。
具体的,所述红外人体感应器为人体热释红外感应器。
进一步的,在灯体内还设有定时器,定时器直接与微控制器相连。
所述的驱动电路包括红光驱动电路、绿光驱动电路和蓝光驱动电路,所述的LED灯包括红光LED灯、绿光LED灯和蓝光LED灯,LED调光控制电路通过红光驱动电路连接红光LED灯,LED调光控制电路通过绿光驱动电路连接绿光LED灯,LED调光控制电路通过蓝光驱动电路连接蓝光LED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有红外线接收头,能接收遥控器发射的红外信号,经过放大电路和信号解码芯片的解码后,传送至微控制器,实现智能化控制;红外线接收头设有多个,分布在各个方位上,使用户可以多个方位对灯具进行控制,操作方便;
(2)设有多种颜色的LED灯,可实现LED灯亮度和色度的调节,发光效果好,光色多样;
(3)结合红外人体感应器,人到灯亮,人离开一段时间后,灯自动熄灭,避免夜间或外出因人为疏忽,忘关电源导致的能源浪费;
(4)设有环境光传感器,实时检测外界环境光,外界光亮度较强时,红外人体感应器不进行人体感应,达到节能的效果;
(5)在灯体侧面设有多个散热孔,保证空气对流,散热效果好,保证灯具长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吸顶灯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LED吸顶灯的仰视图;
图中,1-灯体,2-灯罩,3-LED灯,4-红外线接收头,5-红外人体感应器,6-环境光传感器,7-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的智能LED吸顶灯,它包括灯体1、灯罩2和LED灯3,灯罩2固定在灯体1下方,LED灯3位于灯罩2内。所述灯体1为方形结构,在灯体1的四个侧面上分别设有散热孔7,散热孔7由阵列式的多个条形孔组成。灯体1下方的四个角上设置红外人体感应器5和环境光传感器6,可以是每个角上均设置人体感应器5和环境光传感器6,或者在四个角上交叉的设置人体感应器5和环境光传感器6,红外人体感应器5为人体热释红外感应器。人体红外感应器5和环境光传感器6分别与位于灯体1内的微控制器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福瑞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福瑞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54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