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传热桥的储热棒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4696.9 | 申请日: | 2013-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3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邱传惠;洪庆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金抡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5B39/00 | 分类号: | F25B39/00;F28F1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李彦孚;陈瑞华 |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传热 储热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所用的传热管。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储热式空调,它冬天利用谷电将空调系统的热量储存在固液相变混合液中,白天将固液相变混合液中的热量释放到室内制热,由于谷电的价格一般只有峰电的一半,所以储热式空调可以为用户节省大量用电成本。
现有储热式空调的储热棒是在一个二头封堵着的管体中装有固液相变混合液,夜间空调系统利用谷电制热,空调系统的热量与储热棒进行热交换将热量储存在固液相变混合液中,白天再将固液相变混合液中的热量释放出来。其不足之处是:这种储热棒由于热量需要从管体表面向其内的固液相变混合液传导热能,离管体内壁近的固液相变混合液先接触热量变为块状,易造成里层的固液相变混合液接触热量不足,这样就存在固液相变混合液储热盲区,使得固液相变混合液储热不足,这样就造成储热式空调的热容量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带传热桥的储热棒,它热能可以从管表面直达里层,无热能传导盲区,大大提高了固液相变混合液的利用率,增加了储热式空调的热容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带传热桥的储热棒,包括管体,管体的二端封堵有堵头,管体中成型有传热桥,传热桥由中轴和桥片构成,若干个桥片的一端成型在中轴上、另一端成型在管体的内壁上,管体成型有真空层,真空层中填充有水,固液相变混合液填充在管体内。
所述中轴为圆形,桥片以中轴的圆心为基准环形阵列分布在中轴上,中轴的轴线与管体的轴线重合。
所述桥片有四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它热能可以从管表面直达里层,无热能传导盲区,大大提高了固液相变混合液的利用率,增加了储热式空调的热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处剖视图。
图中:1、管体;11、真空层;2、堵头;3、传热桥;31、中轴;32、桥片;4、固液相变混合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2所示,带传热桥的储热棒,包括管体1,管体1的二端封堵有堵头2,管体1中成型有传热桥3,传热桥3由中轴31和桥片32构成,若干个桥片32的一端成型在中轴31上、另一端成型在管体1的内壁上,管体1成型有真空层11,真空层11中填充有水,固液相变混合液4填充在管体1内。
所述中轴31为圆形,桥片32以中轴31的圆心为基准环形阵列分布在中轴31上,中轴31的轴线与管体1的轴线重合。
所述桥片32有四个。
工作原理:热能从管体1表层经过真空层11中的水和传热桥3直达固液相变混合液4里面,所以它无热能传导盲区,大大提高了固液相变混合液的利用率,增加了储热式空调的热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金抡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金抡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46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