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秤称重单元的防水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3640.1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郑贻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力德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21/00 | 分类号: | G01G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昌宝西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称重 单元 水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秤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组合秤称重单元的防水圈。
背景技术
组合秤是一种由振动送料装置、多个独立的称重单元以及集料机构组成的称重装置,其利用排列组合原理将称量单元的载荷量进行自动优选组合计算,得出最佳、最接近目标重量值的重量组合进行包装。其中,所述称重单元主要包括支架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两个电机、称重传感器组件、料斗、料斗开合控制机构等,其中,称重传感器组件上连接一个下料斗,用于装载称重物料;下料斗的上方设置一个上料斗,用于向下料斗中送入物料;每个料斗的下部设有料斗开合控制机构,该料斗开合控制机构打开时物料向下掉落,该料斗开合控制机构由上述两个电机分别驱动。所述称重单元支架通常为一个一侧开口的长方体形壳体,所述两个电机以及称重传感器组件伸入到壳体的腔体内并与之固定连接,其中,称重传感器组件中与料斗连接的连接头从壳体中伸出,以便与料斗连接;所述连接头与壳体之间的间隙处需要进行防水、防尘密封。现有技术中该部位的密封通常采用防尘圈来实现,该防尘圈采用软质硅胶制成,其上设有多道防水密封线,利用硅胶质软的特性,使两零件之间配合达到其防水要求。现有的防尘圈由于由软质的硅胶制成,因此很容易变形,安装时必须认真细心确保其不变形,否则会因为某个部位的变形而不能完全密封,达不到预期的防尘、防水效果,具有安装难度大、容易出现密封失效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秤称重单元的防水圈,该防水圈具有安装容易、不易变形、密封效果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合秤称重单元的防水圈,包括防水圈本体,还包括撑紧圈;所述防水圈本体由端面部分和侧壁部分构成,所述撑紧圈设置在防水圈本体的侧壁部分内,且撑紧圈的外表面贴合于侧壁部分的内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防水圈本体的横剖面中,所述端面部分和侧壁部分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内侧形成直角形夹角;所述撑紧圈由竖直部和水平部连接而成,在该撑紧圈横剖面中,所述竖直部和水平部之间的连接部位的外侧形成直角形夹角;所述撑紧圈中的直角形夹角贴合于防水圈本体的直角形夹角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在所述防水圈本体的横剖面中,所述端面部分上具有弯曲部分。具体地,该弯曲部分呈S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防水圈本体的端面部分的中心设有通孔,所述弯曲部分设置于端面部分的中部;所述端面部分中,位于通孔与弯曲部分之间的部分的厚度大于其他部分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撑紧圈为金属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设置了撑紧圈,该撑紧圈撑紧在防水圈本体上,使得防水圈便于拿取和安装;同时,撑紧圈还能够保持防水圈本体的形状,使之不易变形,从而保证密封效果;此外,由于具有撑紧圈的撑紧作用,防水圈本体与待密封的孔的内壁之间贴合更加紧密,提高密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秤称重单元的防水圈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1处放大图。
图3和图为图1所示组合秤称重单元的防水圈的一个使用状态图,其中,图3为主视图,图4为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秤称重单元的防水圈由防水圈本体1和撑紧圈2构成。所述防水圈本体1呈瓶盖状,由端面部分1-2和侧壁部分1-1构成。所述撑紧圈2设置在防水圈本体1的侧壁部分1-1内,且撑紧圈2的外表面贴合于侧壁部分1-1的内表面上。所述撑紧圈2为金属圈,此外还可以由其他硬质材料制成,例如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力德智能机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力德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3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棉麻混纺织物的除氧工艺
- 下一篇:蚕蛹壳聚糖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