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微型气体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3530.5 | 申请日: | 2013-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8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董韧佳;王森;张致魁;薛文革;韩玉才;孙卫升;梁丽华;张康熙;文珊;张冬;夏宏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 |
| 地址: | 71002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安全气囊 微型 气体 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发生器技术领域,涉及安全气囊的动力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汽车乘员安全的微型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气体发生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以规定的速度和规定的气体质量流率产生适量的气体,充满气袋。由此可见,气体发生器是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非常重要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乘员的保护保护效果。
目前安全气囊用气体发生器主要包括烟火式和混合式两种,国际上知名的汽车被动全系统制造商如奥托立夫,TRW、日本大赛璐、ARC等公司在该两类产品制造上都有深厚的经验。
烟火式气体发生器结构主要由支座、电点火管、引火药盒、产气药、过滤网等组成;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主要由支座、电点火管、引火药盒、贮气瓶、板网等组成。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发展趋势是向重量轻型化、体积小型化方向发展,以减轻汽车重量,节省汽车内部空间。上述两类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结构设计复杂,零部件多,体积大,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因此,对于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的主要结构中的部件进行改进,一直是申请人关注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微型气体发生器,该微型气体发生器内装有一种高发热量产气药,作用时产生很高的热量,能够使得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的高压惰性气体得以加热释放,从而起到打开安全气囊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微型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点火管支座,在点火管支座中央配有点火管,点火管内装有点火药,点火管支座上连接有管壳,在管壳内装有实心颗粒状的高热量产气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是:
所述的高热量产气药选择含有钾盐的产气药,且装药量可调。
所述的高热量产气药的颗粒直径为1mm~3mm,长度为1mm~5mm。
所述的管壳底部有米字型沟槽。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安全气囊的微型气体发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工艺性好、易于生产,且质量安全,密封性好,由于装有高热量产气药,其作用后产生的热量高、残渣少,可以直接将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的高压惰性气体加热,进而打开安全气囊,起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采用实用新型的微型气体发生器,使已有的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的结构减少了支座、引火药盒、产气药等部件和药剂,使得混合式气体发生器的体积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气体发生器结构剖面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的微型气体发生器,包括点火管支座1、在点火管支座1中央配有点火管2,点火管2内装有点火药3,点火管支座1上连接有管壳4,在管壳4内装有实心颗粒状的高热量产气药5。其中,管壳4底部有米字型沟槽。
在装配时,点火管2固定于点火管支架1上,点火管支架1通过铆接与管壳4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高热量产气药5选择含有钾盐的产气药,且制成实心颗粒状,颗粒直径为1mm~3mm,长度为1mm~5mm,这类产气药已经非常成熟(参见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用产气药的发展现状,2002年12月),发热量可达到5000J~7000J。其高热量产气药5的装药量可调。根据所应用的气体发生器部位不同决定装药量的多少;一般乘员侧气囊中的气体发生器装药量少一些,而幕帘式气囊中的气体发生器装药量多一些。
将本实用新型的微型气体发生器安装在汽车上,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汽车电子中央控制单元(ECU)接到信号,计算判断后向点火管支座1上的点火管2进行供电点火,点火管2点火后,点燃点火药3,火药3再点燃管壳4中的高热量产气药5;高热量产气药5燃烧后产生的高温气体,冲破管壳4底部的米字型沟槽,其产生的热量加热混合式气体发生器中的高压惰性气体,进而打开安全气囊中的气袋,以达到对车内乘员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35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铁路客车枕外污物箱吊梁
- 下一篇:新型轮毂式内转子电动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