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碳罐总成、汽油滤清器总成与燃油箱总成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3286.2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8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漆杰;范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3 | 分类号: | 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总成 汽油 滤清 燃油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罐总成、汽油滤清器总成与燃油箱总成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中小型乘用车底盘空间较小,对于燃油系统附件的布置由以下几种方式:一、碳罐总成的布置:1、碳罐总成固定于发动机舱内;2、碳罐总成固定于前大灯内侧;3、碳罐总成固定于油箱前端或底盘下面合适位置;4、碳罐总成与燃油箱内燃油泵总成集成;二、汽油滤清器的布置:1、底盘下方,燃油管路中;2、集成在油箱侧面或是下方。上述方式分别存在如下问题:一、碳罐布置的问题:1、发动机舱内温度较高,条件较复杂,温度高导致燃油蒸汽温度升高,不利于碳罐吸附和脱附功能的发挥;舱内管路走向较复杂,不利于整车布置;2、前大灯内侧,空间局促,不能应用于多数乘用车,且管路走向较长,不利于整车成本控制;3、底盘下面,因为环境恶劣(灰尘、石击等),对碳罐总成的固定(需要增加保护装置)及碳罐通气的质量要求较高;4、而集成于燃油泵后,维修成本大大增加,固定结构及密封性要求较高,而且碳罐容积有限,不利于应对更高燃油蒸发的要求。二、汽油滤清器布置的问题:底盘下面,因为环境恶劣(灰尘、石击等),对汽油滤清器总成的固定(需要增加保护装置)及保护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外界环境破坏性影响、结构简单且安装维修方便的一种碳罐总成、汽油滤清器总成与燃油箱总成的安装结构。
一种碳罐总成、汽油滤清器总成与燃油箱总成的安装结构,包括碳罐总成、汽油滤清器总成和燃油箱总成,所述碳罐总成安装在所述燃油箱总成上端面的中后部,所述汽油滤清器总成安装在所述燃油箱总成上端面的前部。
进一步,所述碳罐总成安装在所述燃油箱总成上端面的中后部,所述汽油滤清器总成安装在所述燃油箱总成上端面的前部。
进一步,所述燃油箱总成和所述碳罐总成两者中至少有一个上设有梯形燕尾槽支架,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梯形燕尾槽支架相互卡接的梯形燕尾支架。
进一步,所述梯形燕尾槽支架上设有通孔和用于与所述梯形燕尾支架卡接的燕尾槽,所述梯形燕尾支架上设有用于卡入所述通孔中的倒刺卡扣。
进一步,所述汽油滤清器总成为圆柱形,所述燃油箱总成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汽油滤清器总成的环形开口支架,所述环形开口支架为带有一开口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环形开口支架的内侧设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环形开口支架的内侧设有的凹槽的个数为偶数个,且所述凹槽在环形开口支架的内侧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环形开口支架外侧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环形开口支架上设有一方块,所述方块用于焊接在所述燃油箱总成上。
进一步,所述燃油箱总成上端面上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碳罐总成的第一内凹部和用于放置所述汽油滤清器总成的第二内凹部,所述梯形燕尾槽支架或者所述梯形燕尾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一内凹部的表面上,所述环形开口支架安装于所述第二内凹部的表面上。
进一步,所述燃油箱总成为塑料燃油箱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燕尾支架与梯形燕尾槽支架通过相互卡接将碳罐总成与燃油箱总成连接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简单方便,无需螺栓、螺母等标准件固定;碳罐总成位于燃油箱总成上端的中后部,避免外界灰尘和石击等产生的风险。汽油滤清器总成通过环形开口支架安装在燃油箱总成上,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简单方便;汽油滤清器总成在所述燃油箱总成上端面的前部,可避免避免外界腐蚀和石击等产生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罐总成、汽油滤清器总成与燃油箱总成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燃油箱总成上的梯形燕尾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碳罐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开口环形支架截面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燃油箱总成,11、梯形燕尾槽支架,111、燕尾槽,112、通孔,113、连接部,12、环形开口支架,121、加强筋,122、凹槽,123、方块,2、碳罐总成,21、梯形燕尾支架,22、倒刺卡扣,3、汽油滤清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32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橡胶泄压阀的楔形管口密封加油口总成
- 下一篇:汽车太阳能空调天窗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