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3035.4 | 申请日: | 2013-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7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曾子平;刘应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B01D53/78;B01D53/86;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 地址: | 650118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串级式氨法 脱硫 脱硝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的数倍。SO2是我国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SO2排放国家,排放量居世界第一,超过了我国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年降水PH值小于5.6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40%,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四大主要污染物约束性指标中,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下降,但新增指标氨氮排放量仅下降0.73%,氮氧化物排放量反而上升6.17%。随着技术经济的发展,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氨法突显其优势,除脱硫效率高,还开发了脱除部分NOX的技术。采用氨肥法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回收低浓度SO2,并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生产硫酸铵化肥,既解决了废气污染问题,又提供了有价值的治污副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发展前景广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传统的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在吸收段全部采用空塔结构,吸收率低,运行成本相对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烟气SO2浓度≥5000mg/Nm3的有效脱除并提高脱硝效率,利用不同气液接触方式功能互补,提供一种设备低运行成本低,集热烟气冷却、洗涤除尘、硫酸铵液浓缩,SO2吸收及NOX还原脱除、亚硫酸盐氧化,除氨雾及气溶胶、水雾功能为一体的改进的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的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是在本发明人设计的《ZL201220593699.3》基础上的改进,改进点在于:在吸收段(4)的吸收喷淋装置(15)与布气盘(14)之间设置为空塔结构;吸收喷淋装置(15)间视对吸收率的要求全部设置为填料(16)、或一层设置填料(16)一层不设置填料(16)。改进后,提高气液接触比表面积,提高SO2吸收率;同时降低喷淋密度,从而降低能耗,降低运行成本;还能够进一步降低逸氨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与《ZL201220593699.3》的“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相同。但在吸收气液传质在空塔喷淋气体与液滴传质基础上,利用了填料的高比表面积,在液体喷淋量小的情况下,液膜面积大、湍动大、表面更新快,提高了气液传质效率。
本实用新型除具有原设备投资省,集热烟气冷却、洗涤除尘、硫酸铵液浓缩,SO2吸收及NOX还原脱除、亚硫酸盐氧化,除氨雾及气溶胶、水雾功能为一体的优点外,其SO2吸收率进一步提高,运行成本降低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设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串级式氨法脱硫脱硝塔,由顶端设有烟囟22的塔体1,设置在塔体1内由下至上的吸收液循环段7、氧化段6、洗涤降温段5、吸收段4、强化除氨雾段3和高效除沫段2,设置在高效除沫段2的除沫器21及工艺水冲洗逆喷喷淋器20,设置在强化除氨雾段3的高效除氨雾器18和填料16、工艺水冲洗顺喷喷淋器19、接液盘及气体分布器17,设置在吸收段4的包括布气盘14、下部为空塔吸收喷淋装置15、上部为填料16及喷淋装置15,设置在洗涤降温段5的硫酸铵或含硝酸铵溶液喷淋装置13及烟气进口12,设置在氧化段6塔体1外的工艺管道11,设置在氧化段6的微孔曝气装置10及带孔隔板9,设置在吸收液循环段7的液相催化剂分布器8组成;其中:设置在吸收段4的吸收喷淋装置15与布气盘14之间设置为空塔结构;吸收喷淋装置15之上视对吸收率的要求设置一层或二层填料16。
本实用新型按常规方法制备,结构如附图以示。工作过程为:
1、经收尘后120~180℃的热烟气,进入脱硫脱硝塔洗涤降温段5,与上部喷淋的硫酸铵(含硝酸铵)溶液逆流接触,通过硫酸铵(含有硝酸铵)液洗涤,烟气在此过程中因绝热蒸发而冷却。部分NO被烟气中的氧氧化为NO2被吸收。烟气的热量使溶液中部分水分蒸发而浓缩达到饱和,送设置于塔外的晶浆槽,析出硫铵晶粒,晶浆槽内上清液由泵送洗涤降温段5循环再蒸发。晶浆槽晶浆含量达到规定工艺控制指标,泵送硫铵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亚太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3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