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触控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2821.2 | 申请日: | 2013-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04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何宽鑫;张浩;林少庭;高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技术,尤指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请查阅图1A与图1B,图1A绘示了一常见单层基板的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图1B绘示了图1A之触控面板沿部面线A-A’的剖视图。传统的触控面板10界定有可视区M和非可视区N,其包含有盖板11、装饰层12、感测电极层13、导线14、接合垫15、壳体16,以及电路板17。非可视区N还可进一步区分为壳体16依附区N1、导线14布设区N2及接合区N3。
其中,装饰层12形成于盖板11上且位于非可视区N内,感测电极层13形成于盖板11上且延伸至装饰层12上,导线14形成于装饰层12上,各导线14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感测电极层13,各导线14的另一端汇聚于接合区N3内,且分别与接合区N3内形成的接合垫15电性连接,进而将感测电极层13产生的电讯号传送到外部处理器。
如图1A所示,各导线14通常会与接合垫15邻近感测电极层13的一端电性连接,在此设计下,接合垫15与盖板11邻近接合垫15的侧面(即图1A中盖板11的下端)之距离d1可调整之范围将受到限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接合垫15与感测电极层13邻近接合垫15的一侧之间需预留较大空间,以便于导线14的布设;另一方面,若接合垫15与盖板11邻近侧面之距离d1过小,容易造成后续形成的电路板17容易脱落,且不利于壳体16的形成。
通常可通过加宽装饰层12之宽度,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其将不利于窄边框触控面板的设计趋势。有鉴于此,需设计一种新的触控面板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在满足窄边框的产品需求下,通过导线的布设方式的设计,以灵活地调整接合垫与盖板侧面之距离。
一种触控面板,界定有一可视区和一邻接于该可视区至少一侧边的非可视区,该触控面板包含:一盖板;一装饰层,设置于该盖板上,用以界定出该非可视区;一感测电极层,自该可视区的该盖板延伸至该非可视区的该装饰层上;复数彼此绝缘的接合垫,设置于该装饰层上,各该接合垫分别具有一邻近该感测电极层的第一出线端和一邻近该盖板侧面的第二出线端,该第一出线端与该第二出线端相对设置;复数彼此绝缘的导线,各该导线分别与一接合垫电性连接,其中,部分该导线自该第一出线端电性连接于该感测电极层,部分该导线自该第二出线端电性连接于该感测电极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导线与接合垫出线端之连接关系,进而可充分利用装饰层之空间,达到灵活调整接合垫与盖板邻近侧面之距离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了一常见单层基板的触控面板的主视图;
图1B绘示了图1A之触控面板沿部面线A-A’的剖视图;
图2A绘示了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主视图;
图2B绘示了图2A之触控面板沿部面线B-B’的剖视图;
图3绘示了另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视图;
图4绘示了又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局部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需先叙明,以下文中“上”、“下”“形成于其上”、“水平方向”等位置和方位关系之表述,其系指各组件之相对位置关系,举例而言,组件一形成于组件二之上,其可指代组件一与组件二直接接触之情境,亦可指代组件一形成于组件二上方,而两者之间包含其它组件之情境。
请查阅图2A和图2B,图2A绘示了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主视图,图2B绘示了一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剖视图,为便于示意说明,图2A与图2B组件数目并非完全对应,后文中将结合两图示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2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半自动接头装置的接头座
- 下一篇:无纺布轧花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