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质灾害深部位移实时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22637.8 | 申请日: | 2013-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张小松;李海平;阎宗岭;唐胜传;柴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02 | 分类号: | G01B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质灾害 部位 实时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监测边坡滑坡位移的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深部位移监测的方法主要分为人工监测和自动化监测两类。人工监测是由专业监测人员定期(监测频率较高时半月左右监测一次、较低时2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监测一次),拿滑动式测斜仪从监测孔口向下放,每0.5m停一次,采集数据,到底后又拉回,每0.5米再测一次。这种滑动式测斜仪功能类似于我们开发的这套设备中的一个(类似一个固定式测斜仪),向下放时由一根很粗的数据线受力,数据线另一端接该滑动式测斜仪的采集设备,该设备由人手持,可以做简单的数据记录。自动化监测与我们开发的系统类似,会在深孔钻好后放下数只固定式测斜仪吊装方式各异,通常采用刚性杆连接,每个设备有一个数据出线,有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系统,只是将这些出线汇集在一个防水盒内,定期由人手持采集设备到现场读取数据并记录,更高级一些的系统,将所有出线连接到一个由多路接口的自动化采集设备上,由该设备定期采集并传输数据至后台系统。后台系统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C/S架构的监控软件,前端的采集数据定向的发送到一个固定的接收设备上(该设备不大,一般都交给购买该系统的使用者),再由该设备将数据传输给电脑上的监控软件;另一种是基于B/S架构的网络化数据采集平台,任何有权限的使用者只需要打开网站输入正确的密码,即可查看相关的资料和数据。
现有深部位移监测系统的缺点:1、人工监测实时性太低,两次监测之间出现的变动完全无法掌握,而且在遇到大雨等恶劣天气时,最易出现边坡变形,但考虑人员安全问题,却无法及时进行监测。2、边坡变形时容易破坏已埋设好的深部钻孔,人工监测设备需要每次放入滑动测斜仪,如果监测孔受力变形就无法再放入监测设备;3、现有自动化监测系统由于每个设备都需要引出一根数据线,而测斜孔较小,所以无法安装较多数量的固定式测斜仪,导致孔内较多位置无法覆盖监测设备,影响监测精度。4、现有的深部位移监测系统通常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深部位移实时监测装置,它可以通过传感器的角度变化,计算整个边坡的滑面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角度偏移传感器、模数转换器、控制芯片、通信模块和安装杆,角度偏移传感器、模数转换器、控制芯片和通信模块均安装在安装杆内,角度偏移传感器与模数转换器电连接,模数转换器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控制芯片与通信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有安装在安装杆底面的延长杆。
进一步,所述装置还包括有安装在安装杆顶端面的上部接头和安装在延长杆底面的下部接头;在上部接头的一侧安装有上部滑轮Ⅰ,上部接头的另一侧铰接有上部连接杆,上部连接杆上安装有上部滑轮Ⅱ;在下部接头的一侧安装有下部滑轮Ⅰ,下部接头的另一侧铰接有下部连接杆,在下部连接杆上安装有下部滑轮Ⅱ。
进一步,所述装置包括还包括有测斜管,在测斜管内壁设置有用于上部滑轮Ⅰ、上部滑轮Ⅱ、下部滑轮Ⅰ和下部滑轮Ⅱ滑动的滑轨。
进一步,所述角度偏移传感器为MEMS传感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工作时,将带上部接头和下部接头的安装杆及延长杆放入测斜管内,测斜管埋在边坡内,上部滑轮Ⅰ、上部滑轮Ⅱ、下部滑轮Ⅰ和下部滑轮Ⅱ均设置在滑轨内,防止安装杆偏斜,在一个测斜管内可以垂直的设置有多个监测装置,相邻上下两个监测装置之间通过吊绳吊在一起。当边坡出现滑动时,测斜管带动角度偏移传感器偏斜,角度偏移传感器测得偏移角度,通过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再通过控制芯片发送至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直接将信息发送至监测中心或将信息发送至相邻监测装置的通信模块,通过其转发至监测中心。
由于监测装置需要埋设在地下较长的时间,很可能完全浸泡于水中,安装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浸入其内部的电子设备中,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监测,即使恶劣天气情况下,也可以准确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传输;角度偏移传感器完全埋入测斜管内,在坡体内部发生变形后,即使测斜管破坏,由于设备已经固定,且设备之间相互连接在一起,传感器仍可在坡体内部正常工作,可靠性高;监测装置之间的数据线采用串接模式,无论连接多少角度偏移传感器只会伸出一个数据线头,布线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26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