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血管成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1929.X | 申请日: | 2013-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3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赵林;林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林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血管 成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血管成像仪。
背景技术
红外血管成像仪在临床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根据近红外血管成像仪对血管显像的特性,医护人员可清晰地辨认定位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在穿刺时的痛苦。
红外血管成像仪是根据近红外二极管光源可据其特定的波长将皮下静脉或动脉的血红细胞和周围组织区别开,通过近红外光对血红蛋白敏感的特性,可对体表的静脉或者动脉进行成像,可以清晰的辨认血管。
公开号为CN20175089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近红外荧光成像的临床诊断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发光二极管光源、光收集光学系统、波长过滤器、摄像机、图像采集卡以及终端显示器,具有可分别在可视区域和近红外区域独立成像,并能在终端进行两种图像的视频图像叠加的两部摄像机。其不足之处在于:成像质量差,成像不清晰。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血管成像仪。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红外血管成像仪,包括主控制模块,与主控制连接的红外光源、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还连接有图像显示模块。
优选的,所述红外光源为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波长为760-850nm。
优选的,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呈平面环形分布,红外发光二极管均匀分布在若干同心圆环圆周上。
优选的,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为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镜头上还设有一红外滤光镜,所述红外滤光镜为带通滤光片,带通范围为750-860nm。
优选的,所述显示模块为数字投影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红外发光二级管阵列发射光线均匀分散,极大改善了红外成像质量;红外滤光镜有效滤除自然环境下的可见光和红外光源发射出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而只让近红外辐射通过,提高了采集图像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红外血管成像仪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红外血管成像仪,包括主控制模块,与主控制连接的红外光源、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输入模块,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还连接有图像显示模块。所述红外光源为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的波长为760nm。所述红外发光二极管阵列为平面平面环形分布,红外发光二极管均匀分布在若干同心圆环圆周上。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为摄像机,所述摄像机的镜头上还设有一红外滤光镜,所述红外滤光镜为带通滤光片,带通范围为750-770nm,所述显示模块为数字投影仪。
红外光投射在患者穿刺部位上,含有皮下静脉分布信息的反射红外光被摄像机接受成像,图像处理模块对这种图像进行实时增强处理,然后由投影仪投射到患者手臂的表面,使被照区域的皮下静脉轨迹清晰的显示在皮肤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林,未经赵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19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