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急风扇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1772.0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4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凌奇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7/28 | 分类号: | H02P7/28;F04D2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邹涛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急 风扇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急风扇,特别是一种应急风扇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381999Y于2010年1月13日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应急电风扇,包括电风扇主体,电风扇主体包括壳体、风叶、电机、导风轮,在电风扇主体上设置有照明灯、蓄电池及与电风扇的电机、蓄电池和照明灯相连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包括照明灯驱动电路、蓄电池低压保护及AC/DC自动转换控制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机及档位控制电路和充电/充满指示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上还连接有外接市电电源的整流电路,电机及档位控制电路与AC/DC自动转换控制电路之间设置主要由若干个三极管以及电阻组成的电机档位切换电路。这种多功能应急电风扇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节能效果好的应急风扇的控制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应急风扇的控制装置,包括与外接市电电源相接的电源电路,与电机相连并用于驱动电机的电机控制电路和速度控制电路,与蓄电池相接的充电控制电路,与蓄电池相接的AC/DC自动转换控制电路,与照明灯相接的照明控制电路,其结构特征是还包括第一控制芯片和遥控接收电路,电源电路、电机控制电路、速度控制电路、充电控制电路、AC/DC自动转换控制电路、照明控制电路、遥控接收电路分别与第一控制芯片相接。
进一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变压器,该电源变压器的第三接线端子与第三二极管D3的一端相接,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八二极管D8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相接,第八二极管D8的另一端与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相接后接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2脚相接。
进一步,所述电源变压器的经过桥式整流后的一端依次经过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后与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接,第十二极管D10的一端接入第十三二极管D13与第一开关之间。
进一步,所述电源变压器的经过桥式整流后的一端还经过第二二极管D2后分别与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过第十三二极管D13、第一开关后与蓄电池相接,第十一电阻R11并联在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经过第二十五电阻R25后与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接,第六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经过第十七电阻R17后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1脚相接。
进一步,所述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第四三极管Q4和第一三极管Q1,第三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还分别与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接,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相接后接地,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八电阻R8的一端相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第五二极管D5的一端相接,第五二极管D5的另一端与蓄电池相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一控制芯片的第1脚相接,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相接后接地,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相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相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分别与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11的另一端、第二发光二极管D12的另一端相接,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十电阻R20的一端、第一控制芯片的第6脚相接,第二十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第一发光二极管D11的一端相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12的一端经过第二十一电阻R21后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7脚相接。
进一步,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电机,该电机的第三接线端子与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经过第二十二电阻R22后与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相接,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经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9脚相接,第十电阻R10并联在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经过第四电阻R4后与第一控制芯片的第2脚相接,第五电阻R5与第四电阻R4串接后接地,第十四电容C14并联在第五电阻R5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凌奇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凌奇电器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1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柜的制作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大型电缆盘自动生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