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关断安全节能手机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20033.X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91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9 |
发明(设计)人: | 蒋安龙;蒋红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安龙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614 安徽省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关断 安全 节能 手机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全关断安全节能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充电器工作原理:220V交流电通过整流滤波变成高压流道,经过高低压转换隔离电路,变成低压直流,在充电控制电路的控制下为手机电池充电,在检测到电池充满后,输出一个指示信号,点亮指示灯,充电过程结束。现有技术可能造成电池过冲,充电结束后,充电本身一直工作,造成电能浪费。充电器长期通电,增加了交流充电器的故障率,减少充电器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全关断安全节能手机充电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电路设计布局合理,当充电控制电路通过R4检测到电池充满,电路输出充满指示信号(正电压),Q2基极得到偏压而导通,Q2导通使得Q1基极失去偏压而截止,继电器断电,JK2断开,整个电路断电,节能延长电池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全关断安全节能手机充电器,包括高压直流电路、低压直流电路、高低压转换隔离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高压直流电路上连接有高压接地,低压直流电路上连接有低压接地,所述的高压直流电路与低压直流电路通过高低压转换隔离电路连接,高压直流电路由电容滤波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上设有启动开关,启动开关上并接有继电器开关JK2;所述的低压直流电路上并联有电阻(R1和R2)、三级管(Q1和Q2)和继电器J,
充电器接入电路,K1,JK2处于断开状态,所以并不工作,当按下启动开关K1,电路接通,充电器开始工作,控制电路通过R4检测到电池没有充满,充满指示无输出信号(零电压),所以Q2基极无偏压是截止状态,Q1通过R1,R2提供的偏压而导通,继电器J得电工作吸合,JK2接通,K1松手断开,电路自锁,充电进行,当充电控制电路通过R4检测到电池充满,电路输出充满指示信号(正电压),Q2基极得到偏压而导通,Q2导通使得Q1基极失去偏压而截止,继电器断电,JK2断开,整个电路断电。
所述的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与继电器J串联之后并联到低压直流电路,三极管Q2与电阻R2串联之后并联到低压直流电路,三极管Q1基区端与三极管Q2集电端之间串联电阻R2。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当电池充满后,充电控制电路通过R4检测到电池充满,电路输出充满指示信号(正电压),Q2基极得到偏压而导通,Q2导通使得Q1基极失去偏压而截止,继电器断电,JK2断开,整个电路断电,减少电路工作时间,节能延长电池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全关断安全节能手机充电器,包括高压直流电路、低压直流电路、高低压转换隔离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高压直流电路上连接有高压接地,低压直流电路上连接有低压接地,所述的高压直流电路与低压直流电路通过高低压转换隔离电路连接,高压直流电路由电容滤波桥式整流电路输入端连接220V交流电,220V交流电上设有启动开关,启动开关上设有继电器JK2;所述的低压直流电路上并联有电阻、三级管和继电器J,三极管包括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三极管Q1与继电器J串联之后并联到低压直流电路,三极管Q2与电阻R2串联之后并联到低压直流电路,三极管Q1基区端与三极管Q2集电端之间串联电阻R2。充电器接入电路,K1,JK2处于断开状态,所以并不工作,当按下启动开关K1,电路接通,充电器开始工作,控制电路电路通过R4检测到电池没有充满,充满指示无输出信号(零电压),所以Q2基极无偏压是截止状态,Q1通过R1,R2提供的偏压而导通,继电器J得电工作吸合,JK2接通,K1松手断开,电路自锁,充电进行。当充电控制电路通过R4检测到电池充满,电路输出充满指示信号(正电压),Q2基极得到偏压而导通,Q2导通使得Q1基极失去偏压而截止,继电器断电,JK2断开,整个电路断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安龙,未经蒋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200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