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边坡支护结构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9411.2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9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念;严于平;许洪博;韦棚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 结构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坡支护结构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土木工程的边坡支护方式主要有锚杆(锚索)+格梁、锚杆+喷射混凝土、挡土桩(墙)、锚杆(锚索)+挡土桩(墙)等及以上方式的组合。而其中的锚杆(锚索)+格梁是目前边坡支护的最常用方式,即由设置于边坡面的格梁及设置于坡体内的锚杆(锚索)组成,锚杆(锚索)锚固于格梁上,格梁内可植草。这种支护方式应用广泛,其缺点是格梁施工比较麻烦,造价较高,当坡面不平整,格梁易扭曲,格梁应嵌入边坡内。由于边坡支护为永久性支护,随着长期的雨水冲刷、渗透,格梁容易与坡面脱空,一旦脱空,就失去与锚杆(锚索)对边坡的拉结作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也是边坡支护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即由设置于边坡面的喷射混凝土面层及设置于坡体内的锚杆组成,锚杆与射混凝土面层拉结。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造价较低,施工方便,坡面防冲刷能力强。缺点是不美观,坡面排水孔容易堵塞而引发不安全。挡土桩(墙)支护,单纯的挡土桩(墙)支护不适宜于高大边坡,往往与锚杆(锚索)一起进行使用,挡土桩(墙)一般应用于坡脚的支护。锚杆(锚索)+挡土桩(墙)支护,这也是边坡支护的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即由设置于边坡面的挡土桩(墙)及设置于坡体内的锚杆(锚索)组成,锚杆(锚索)与挡土桩(墙)拉结。其缺点是造价很高,施工难度较大,一般只在邻近建构筑物的垂直坡体处才应用。上述各种支护形式中,除了挡土桩(墙)本身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支护功能外,格梁与喷射混凝土面层本身是没有支护功能的,即当锚杆(锚索)失效,格梁与喷射混凝土面层对坡体稳定是没有支护作用的,仅仅对坡面防冲刷具有一定的作用。格梁造价高,容易与坡面脱空。喷射混凝土面层不美观,坡面排水孔容易堵塞而引发不安全。锚杆或锚索的扩孔段均位于边坡的稳定区锚固,且在临江、临海及地下水丰富且回填土较厚区域采用桩锚支护体系时,锚索长度过长导致施工难度加大,当锚索穿出建设红线范围内且周边管网繁多复杂时,一般施工采用内支撑支护体系施工难度大,工期长。
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具有占用场地较少,特别对于下部不能穿越红线的场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工期短,结构可靠、牢固性高、施工简单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边坡支护结构总成,具有占用场地较少,特别对于下部不能穿越红线的场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工期短,结构可靠、牢固性高、施工简单的特点,施工机动灵活,在大多数地质条件下都可操作,施工难度不高,施工工期较快。与桩锚体系相比,工期更快,工期风险较低;与内支撑体系相比,造价更低,工期更快,施工更简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总成,包括沿基坑壁设置的抗滑桩,所述抗滑桩顶端相互连接形成沿基坑壁等间距分布的桩排结构;
进一步,所述抗滑桩为多排抗滑桩,所述相邻抗滑桩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形成止水帷幕墙体的高压旋喷桩;
进一步,沿所述抗滑桩顶端纵向设置有冠梁;
进一步,沿所述抗滑桩顶端横向设置有联系梁;
进一步,所述抗滑桩为双排抗滑桩;
进一步,所述抗滑桩为机械成孔灌注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边坡支护结构总成,利用抗滑桩、联系梁、冠梁形成“门字形”支护体系承受基坑外土体及其他外力对基坑产生的压力、地下水体压力、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力等荷载。同时利用双排抗滑桩混凝土自防水、高压旋喷桩之间相互咬合形成的止水帷幕墙体、抗滑桩与高压旋喷桩咬合形成的桩互咬体系形成的联合截水屏障作为基坑及后期主体工程的第一道防水体系,从整体上提高边坡支护体系的刚性,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结构设计保守,安全性能高,通过工序间的合理搭接,质量安全可得到保证,且工期较短。本结构施工机动灵活,在大多数地质条件下都可操作,施工难度不高,施工工期较快。与桩锚体系相比,工期更快,工期风险较低;与内支撑体系相比,造价更低,工期更快,施工更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被实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1-1剖视图;
图4为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被实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1-1剖视图,图4为施工流程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边坡支护结构总成,包括沿基坑壁设置的抗滑桩1,所述抗滑桩1顶端相互连接形成沿基坑壁等间距分布的桩排结构;抗滑桩1顶端为远离基坑端,提高边坡支护结构的整体刚性和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9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载机用定量工作液压系统智能操控系统
- 下一篇:主刀板与耐磨板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