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9075.1 | 申请日: | 2013-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55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科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2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inz 深层 组织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卫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层组织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手术中的缝合方法、缝合针类型、缝合线种类多样,但均需将缝线固定在缝合针的末端,用持针器夹持缝合针后部,将缝合针刺入所需缝合的组织,在组织另一侧刺出,由此将缝线引入所需缝合的组织,所以缝合线缝合组织必须是缝合针所能完全贯穿的组织,并且术者必须在缝合针贯穿组织后在出针侧用持针器或牙镊夹持针尖,拔出缝合针及缝合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结扎。
上述方法必须在较好的可视条件下完成,而且在缝合针入针、出针侧,必须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以完成入、出针动作,对于相对表浅或暴露条件良好的缝合部位,上述方法简单实用,但在较为深层的组织或暴露条件差及操作空间狭小的缝合部位,上述方法较难完成操作,之前的解决方法为扩大手术切口或暴露范围,但这样会增加组织的医源性损伤,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加重术后瘢痕,影响术区血运,联合移植者可能会影响移植体的成活。扩大切口或暴露范围,也可能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导致手术失败和/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在某些特殊部位,即使扩大切口或暴露范围,也无法完成操作,最终不得不放弃缝合导致手术失败和/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缝合方法及相应器械,用于深层组织或暴露条件差的组织部位的缝合,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避免扩大甚至可缩小手术切口或暴露区域,减少对缝合空间及可视条件的要求,使得深层组织缝合简单方便。
一种缝合方法(Minz深层组织缝合方法)包括:将一次性无菌注射针(根据组织厚度及缝线直径选择无菌针头型号)由表浅组织刺入,由所需缝合部位的深层刺出,暴露出针尖,并将针孔侧朝向切口方向,将医用金属丝如304钢丝或316钢丝或钛合金丝或其他金属丝(直径可选0.05-0.5mm,一般可选择0.15mm、0.18mm、0.2mm,可根据注射针的粗细进行搭配,也可具体情况选择更粗或更细的钢丝),将一定长度的医用金属丝对折(对折后长度约为40-500mm,一般选择50-200mm,或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对折端前段一定长度(约5-15mm,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长度范围)范围可弯折成一定弧度(约为30-80度,一般为60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他弧度范围),可保证导丝有效夹持缝线,并在导丝出针尖时确保导丝向切口方向移动。将导丝的对折端,由注射针尾部插入,并由针尖处穿出,由切口处将导丝对折端部分导出,将所需缝线穿入导丝中,将导丝由注射针尾部撤出并带出缝线,将缝线与导丝分离[如缝合线具有一定硬度(如尼龙线),可将缝线无针端直接插入注射针中,并从注射针尾部引出],将注射针回撤至所需缝合部位的浅层,再次进针,暴露针尖,将针孔中的缝线导出,即完成所需部位的缝合,可进一步完成结扎,如需将缝合部位与其他部位或移植体缝合,可视缝合深度、暴露范围及难易程度选择缝合针或再次使用上述方法。上述方法中所述的两次进针路线,可以是不同深度,也可以是同一深度不同水平位置,两次进针位置只要将所需缝合部位包围即可
Minz深层组织缝合器包括,缝合器体、定位器、注射针、导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科,未经郑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9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撑开板的椎板撑开钳
- 下一篇:儿科用多功能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