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供氧式污泥浓缩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18221.9 | 申请日: | 2013-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1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巧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绿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 地址: | 550081 贵州省贵阳***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供氧 污泥 浓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浓缩池,尤其涉及一种可连续供氧的污泥浓缩池;属于环保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浓缩池通常由底部呈锅底状的池体、固定在该池体中呈圆环状的集水堰、与该集水堰连通的出水管、固定在池底的滤板、分别位于该滤板上下方的进泥管和排泥管构成;由于设置曝气装置,污泥容易在沉积于池底而形成厌氧环境,导致污泥中的除磷菌分解细胞内的聚磷酸盐而释放磷,造成经脱水后的泥饼含磷量过高,达不到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防止排放污泥中含磷物质释放的供氧式污泥浓缩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底部呈锅底状的池体、固定在该池体中呈圆环槽状结构的集水堰、与该集水堰连通的出水管、固定在池底的滤板、分别位于该滤板上方和下方的进泥管和排泥管;池体中有与进泥管连通的中心筒,该中心筒内固定有第二滤板,第二滤板和滤板的上方均有与进气管连通的若干曝气头。
中心筒的外围有挡泥罩;挡泥罩的下方有固定在中心筒底部的喇叭状布料罩。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心筒,并在中心筒中以及池底增加了两级曝气装置,因此能够搅动污泥使其充分曝气供氧、循环沉淀,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污泥沉积而产生厌氧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池体1、进泥管2、进气管3、排泥管4、曝气头5、第二滤板6、滤板7、布料罩8、支架9、出水管10、积水堰11、中心筒12、挡泥罩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在池体1呈锅底状的底部固定有滤板7,该滤板的上方固定有与进气管3连通的若干曝气头5、该滤板的下方固定有排泥管4;在池体1内壁靠近池口的位置固定有圆环槽状结构的集水堰11,该集水堰的底部分布有若干通孔,固定在在池体1上的出水管10与集水堰11连通。固定在池体1上的进泥管2伸入固定于池体1中的中心筒12内,该中心筒内固定有第二滤板6,该第二滤板的上方固定有与进气管3连通的另外的多个曝气头5。
为了避免位于中心筒12中的曝气头5搅动泥浆而使其扩散、影响沉淀,挡泥罩13通过支架9固定在中心筒12的外围。为了保证从中心筒12溢出的泥浆能均匀缓慢沉淀于池底,同时也为了防止池底的泥浆上浮,在挡泥罩13的下方有固定在中心筒12底部的喇叭状布料罩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绿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绿地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82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片超薄百叶窗
- 下一篇:生化处理污水固液分离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