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7547.X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9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汪学军;范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阳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1/44 | 分类号: | G01J1/4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竺路玲 |
地址: | 20150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开关 背光 led 亮度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对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的系统,提高了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的精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轿车逐渐进入千家万户广大老百姓的家中,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了满足轿车的旺盛需求,各大汽车生产厂家不断扩大轿车的生产产量,持续推出各种轿车品牌,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的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在组装出厂前需要对各部件的性能进行检测,只有达到相关国家安全标准的才属于合格产品,才被允许出厂销售。
目前,汽车出厂前需要对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进行检测,传统的检测过程中,LED亮度检测采用点亮后用目测与封样件比对的方法,然而,有些LED微小电压降变化不明显,不易用肉眼识别,导致不合格产品被当做合格产品送入下道工序,增加了返工率,严重时甚至产生残次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采用点亮后用目测与封样件比对的方法,检测精度不高,容易返工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系统,能够保证汽车开关LED亮度的一致性,挑选出的汽车开关上不良背光LED,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将采集到的信号输出给AD转换模块,AD转换模块将获得的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后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连接有屏幕显示器和声光报警器,PLC控制器判断LED值是否允许范围内,触摸屏显示器能够显示汽车开关背光LED状态信息,声光报警器提示报警LED值不在允许范围内。
所述采样电路两端为24伏电压,其通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串联组合而成,第一电阻和第三电阻之间伸出输出支脚。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系统,利用电子检测系统能够保证汽车开关LED亮度的一致性,挑选出的汽车开关上不良背光LED,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附图1所示,一种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采样电路1,采样电路1将采集到的信号输出给AD转换模块2,AD转换模块2将获得的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后发送给PLC控制器3,PLC控制器3连接有屏幕显示器4和声光报警器5,PLC控制器3判断LED值是否允许范围内,触摸屏显示器4能够显示汽车开关背光LED状态信息,声光报警器5提示报警LED值不在允许范围内。
所述采样电路1两端为24伏电压,其通过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02和第三电阻103串联组合而成,第一电阻101和第三电阻103之间伸出输出支脚104。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在触摸屏或电脑屏上设定LED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范围公差小于上限值的2%。当汽车开关背光LED没有和采样电路相连时,PLC控制器读取AD转换模块2的数值,判断出产品还没连接屏幕上显示“等待产品”;当汽车开关背光LED与采用电路连接1时,PLC控制器3读取到AD转换模块2的数值,判断出有产品正在检测,屏幕上显示“产品检测中”。如检测的LED实际值在上下限范围内,故障模式显示“无”,LED灯图框背景变兰色。当检测的LED实际值不在上下限范围内,故障模式显示“开关LED值上限超”或“开关LED值下限超”,并有声光报警器5进行报警提示检测人员。检测完成后,再进行目视检测与样件观察是否一致,这样检测可确保背光LED性能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开关背光LED亮度检测系统,利用电子检测系统能够保证汽车开关LED亮度的一致性,挑选出的汽车开关上不良背光LED,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阳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阳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75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