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7331.3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18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夏惠兴;蒋晓艳;徐志云;徐杰;谢明;陈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江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9/68 | 分类号: | E01B9/6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沈国安 |
地址: | 214422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减振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上能够有效起到隔振降噪效果的轨道减振器,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而轨道交通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因此其在大中型城市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车轮和钢轨的撞击产生冲击波和噪声,对周围建筑和居民生活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为此需要利用减振器对其实现隔振降噪运行;常规的减振器如专利ZL200910026246.5提供的减振装置,其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减振效果,但是其结构复杂,安装不够方便;而且其在橡胶垫等易损件磨损后,无法单独对这些易损件进行更换,只能整个进行整体更换,大大增加了后续的维护成本,提高了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其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维护成本低廉的轨道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轨道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含有承轨板、底板以及设置于承轨板和底板之间的橡胶垫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连接卡孔,所述承轨板的底部设置有插入该连接卡孔的连接卡块,所述连接卡孔的内孔壁上设置有一豁口,所述连接卡块上设置有一插至于该豁口内的凸块,所述连接卡块和连接卡孔之间还设置有一卡块,且卡块上设置有一卡条,所述连接卡孔的内孔壁上设置有一凹槽,上述卡条插至于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所述凸块上套装有一卡帽。
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所述承轨板顶部设置有轨下垫板。
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所述承轨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且轨下垫板位于两块限位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所述橡胶垫板和轨下垫板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柱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底板底部设置有1/40的斜度。
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所述底板上的锚固螺孔设置成腰形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相比于常规的减振器其整体高度较低,且减振和稳定效果良好;且安装更为简单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能够进行拆卸,拆卸后即可更换老化及损坏的橡胶垫板和轨下垫板,从而有助于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减小轨道交通的运营成本;同时,卡帽和卡块的设置使得在拆卸连接部位处承轨板和底板之间同样不会直接接触,不但使得承轨板和底板之间不会因直接的接触而产生磨损,还起到了降振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承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图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图5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连接卡孔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承轨板顶部铺设轨下垫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橡胶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轨下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底板的另一应用状态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轨道减振器的图12的侧视图。
其中:
承轨板1、底板2、橡胶垫板3、卡帽4、卡块5、轨下垫板6;
连接卡块1.1、凸块1.2、限位块1.3;
连接卡孔2.1、豁口2.2、凹槽2.3、锚固螺孔2.4;
卡条5.1。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江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江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73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