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设支撑筋板并增大通流面积的炉排炉中心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6578.3 | 申请日: | 2013-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4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平;刘琪;汪涛;谢帮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M5/00 | 分类号: | F23M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设 支撑 增大 通流 面积 炉排炉 中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外设支撑筋板并增大通流面积的炉排炉中心筒。
背景技术
机械炉排炉的分离机构是机械炉排炉发电关键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大量高温固体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送回燃烧室,以维持燃烧室的快速流态化状态,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多次循环、反复燃烧和反应。目前的中心筒按制作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用Cr25Ni20耐热不锈钢板卷制的,一种是用高铬镍等稀有金属材料铸造而成的。用钢板卷制的一般厚度在8~12mm之间,耐热性能较优良达到了使用要求,但其结构强度、耐磨性能方面仍存在不足。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的中心筒内部有4根钢板十字支撑,防止中心筒热变形,但对上升气流产生一定阻力,使得机械炉排炉中心筒的实际分离效率达不到预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炉排炉分离器分离效率并防止变形的炉排炉中心筒。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外设支撑筋板并增大通流面积的炉排炉中心筒,主要由圆筒、固定圆筒、固定圆环、支撑钢板和支撑板筋构成,圆筒下部连接炉排炉分离器顶端,固定圆筒和固定圆环固定在圆筒外壁上,轴向支撑板筋安装在圆筒外壁上,支撑钢板的一端将支撑板筋固定在圆筒上,支撑钢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钢板与支撑架为自由配合。这种安装方式无焊接等任何方式的固定,可以相对滑动,因此中心筒在受热膨胀时或冷却收缩时均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发生变形。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设支撑筋板并增大通流面积的炉排炉中心筒的优选结构,所述圆筒插入深度h与分离器直径D的比值为0.58;所述圆筒直径d与分离器直径D的比值为0.48;所述圆筒插入深度h与分离器入口管高度a的比值为0.4~0.5。这样的设计减小了中心筒内径,尺寸的减小也提高了其抗变形能力,减小了材料消耗,节约了成本,同时能够提高分离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圆筒采用Cr25Ni20MoMnSiNRe耐热钢整体铸造。这种材料综合了铬、镍、锰、氮、稀土的优点,合理调整分配了这些合金元素各自在钢中所占比例,大大提高了材料在高温中的综合性能。同时由于减少了镍含量,价格远低于1Cr20Ni14Si2钢。所以尽管为提高铸造质量、抗变形和抗磨损性能而使壁厚增加不少,但总体价格并未提高。同时采用整体铸造结构,减少了焊接缺陷造成高温高压情况下气体和烟尘泄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支撑钢板和支撑板筋结构,能够防止中心筒变形,增大通流面积,减小对上升气流的阻力,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
(2)采用优质钢材和整体铸造结构,提高了结构的耐高温和抗磨损性能,同时减少了焊接缺陷造成高温高压情况下气体和烟尘泄露。
附图说明
图1为原有技术中心筒结构图。
图2为图1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4为图3B-B向剖视图。
图5为中心筒与分离器连接图。
其中:1:圆筒;2:固定圆筒;3:固定圆环;4:支撑钢板;5:支撑板筋;6:炉排炉分离器;h:圆筒插入深度;D:分离器直径;d:圆筒直径;a:分离器入口管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圆筒1、固定圆筒2、固定圆环3、支撑钢板4和支撑板筋5构成,圆筒1下部连接炉排炉分离器6顶端,固定圆筒2和固定圆环3固定在圆筒1外壁上,轴向支撑板筋5安装在圆筒1外壁上,支撑钢板4的一端将支撑板筋5固定在圆筒1上,支撑钢板4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钢板4与支撑架为自由配合。这种安装方式无焊接等任何方式的固定,可以相对滑动,因此中心筒在受热膨胀时或冷却收缩时均不会受到较大的阻力发生变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外设支撑筋板并增大通流面积的炉排炉中心筒的优选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圆筒插入深度h与分离器直径D的比值为0.58;所述圆筒直径d与分离器直径D的比值为0.48;所述圆筒插入深度h与分离器入口管高度a的比值为0.4~0.5。这样的设计减小了中心筒内径,尺寸的减小也提高了其抗变形能力,减小了材料消耗,节约了成本,同时能够提高分离效率。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大学,未经成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65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