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牵引式破冰除雪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4223.0 | 申请日: | 2013-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3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思华;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思华 |
主分类号: | E01H5/12 | 分类号: | E01H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100 安徽省淮北***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式破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冬季道路除雪设备,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既可破冰又可除雪的破冰除雪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除雪机结构复杂、造价昂贵,进口的设备每台需近千万元,而且破冰效果不理想,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既可破冰又可除雪的牵引式破冰除雪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装置、牵引装置、破冰装置、扫雪装置,动力装置连接破冰装置、扫雪装置;
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伸出节、主动轮、从动轮、传动轴、锥齿轮Ⅰ、动力皮带轮,在机体框架的外前端中部设置带键槽的伸出节、内前端中部设置主动轮,伸出节一端连接动力源,另一端连接主动轮;在机体框架的内前端两边各设置一个从动轮,每个从动轮均连接一个传动轴,传动轴的中部连接锥齿轮Ⅰ、尾部连接动力皮带轮;
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牵引座、旋转支座、牵引架、牵引孔、调整杆,所述的牵引座设置在机体框架的外前端两边,旋转支座设置在机体框架的外中间两边,旋转支座连接牵引架,所述的牵引架上设有牵引孔,所述的调整杆一端设在机体框架的外中间,另一端连接牵引架;
所述的破冰装置设置在机体框架的内前端,包括旋转轴、活动杆、破冰铲、缓冲弹簧、锥齿轮Ⅱ;所述的活动杆设置四组,每组设置若干个,以12个为宜,活动杆的一端为弓形,弓形顶端连接破冰铲,另一端为直线形,通过耳座对称安装在旋转轴上;所述的缓冲弹簧一端连接在活动杆的中下部,另一端也固定在旋转轴上;所述的锥齿轮Ⅱ连接旋转轴;
所述的扫雪装置设置在机体框架的内后端,包括传输轮、链条式输送带、刮雪板,传输轮带动链条式输送带转动,链条式输送带上设置若干个刮雪板;所述的刮雪板包括框形上座、梯形底座、扫雪刷、固定座,在框形上座上安装高弹耐磨的扫雪刷,梯形底座的底部设置圆形固定孔和长圆形固定孔,通过螺丝固定在链条式输送带上;
所述的动力装置的传动轴通过锥齿轮Ⅰ齿合破冰装置的锥齿轮Ⅱ,并通过动力皮带轮连接扫雪装置的传输轮;
所述的机体框架的四角下部各设置一个可调整高度的橡胶轮。
所述的机体框架的外后端还设有挡雪板和可调高低的橡胶板。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机体框架的上部设置外罩,以防止破冰除雪时冰雪四处飞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身不需动力,只需通过牵引装置、动力装置连接拖拉机等动力源即可,利用拖拉机的后悬挂,3分钟即可连接好。2、一机多用,既可破冰又可除雪,速度快,处理彻底。3、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清除普通道路、高速公路、机场、街道等。4、造价低,整机材料不超过5万元,而且经久耐用,实用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破冰装置、扫雪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刮雪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体框架,2.挡雪板,3.橡胶板,4.橡胶轮;
21.伸出节,22.主动轮,23.从动轮,24.传动轴,25.锥齿轮Ⅰ,26.动力皮带轮;
31.牵引座,32.旋转支座,33.牵引架,34.牵引孔,35.调整杆;
41.旋转轴,42.活动杆,43.破冰铲,44.缓冲弹簧,45.锥齿轮Ⅱ,46.耳座,47.挡板;
51.传输轮,52.链条式输送带,53.刮雪板,531.框形上座,532.扫雪刷,533.梯形底座,534.圆形固定孔,535.长圆形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框架1、动力装置、牵引装置、破冰装置、扫雪装置等,动力装置连接破冰装置、扫雪装置,为破冰装置、扫雪装置提供动力。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动力装置包括伸出节21、主动轮22、从动轮23、传动轴24、锥齿轮Ⅰ25、动力皮带轮26。在机体框架1的外前端中部设置带键槽的伸出节21、内前端中部设置主动轮22,伸出节21一端连接拖拉机等动力源,另一端连接主动轮22,把动力传递到主动轮22;在机体框架1的内前端两边各设置一个从动轮23,每个从动轮23均连接一个传动轴24,主动轮22通过皮带方式连接从动轮23,传动轴24的中部连接锥齿轮Ⅰ25、尾部连接动力皮带轮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思华,未经黄思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42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