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3230.9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5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涛;刘勇;周军;王锴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F25B21/0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精度 黑体 辐射源 | ||
1.一种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黑体辐射源辐射体和黑体辐射源控制器,所述黑体辐射源控制器包括中心处理器、光电隔离电路、黑体驱动电路和两路Pt1000信号处理电路;所述黑体辐射源辐射体包括连接器(1)、通风孔(2)、底板(3)、外壳(4)、散热扇(5)、支柱(6)、散热片(7)、背板(8)、保温层(9)、螺钉(10)、前挡板(11)、校准孔(12)、热电制冷器(13)、发射板(14)、两个Pt1000传感器(15);
在发射板(14)和外壳(4)之间填充保温层(9);所述发射板(14)上开有校准孔(12);Pt1000传感器(15)嵌入到发射板(14)里面,热电制冷器(13)的热面与发射板(14)粘接,二者整体镶嵌到保温层(9)里面,用螺钉(10)将前挡板(11)、保温层(9)和背板(8)固定,压紧热电制冷器(13)和发射板(14);散热片(7)固定到背板(8)上,采用了散热扇(5)进行主动式风冷散热,散热扇(5)通过四个支柱(6)与散热片(7)连接,外壳(4)上留出通风孔(2),热电制冷器(13)的电源线、Pt1000传感器(15)的导线和散热扇(5)的电源线通过连接器(1)与黑体辐射源控制器连接;
所述两个Pt1000传感器(15)分别测量辐射面温度和目标的背景温度,两个Pt1000传感器(15)分别与黑体辐射源控制器里面的两路Pt1000信号处理电路连接,两路Pt1000信号处理电路与中心处理器连接,中心处理器与光电隔离电路连接,光电隔离电路与黑体驱动电路连接,黑体驱动电路与热电制冷器(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4)采用不锈钢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板(14)采用紫铜材料,其导热系数为366W/(m2·K),厚度14mm,尺寸为 51mm×51mm,有效辐射面半径R=25.5mm;发射板(14)的辐射面刻划细密的三角形沟槽,沟槽的角度为60度;发射板(14)采用喷砂处理,经过酸洗去污后,在表面喷涂高发射率红外涂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9)为耐火材料硅酸铝纤维,其导热系数为0.02W/(m2·K)。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11)进行抛光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制冷器(13)的热面通过导热硅脂与发射板(14)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用6个M4螺钉(10)将前挡板(11)、保温层(9)和背板(8)固定,压紧热电制冷器(13)和发射板(14),通过改变6个螺钉(10)的预紧力,调整热电制冷器(13)和发射板(14)的接触力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处理器型号为DSP28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多模黑体辐射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黑体驱动电路采用参数互补的MOSFET场效应管Q5、Q6、Q7、Q8组成全桥驱动电路;P沟道场效应管Q5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7的漏极之间设置有由功率电感L1和瓷片电容C3组成LC滤波电路;P沟道场效应管Q6的源极和N沟道场效应管Q8的漏极之间设置有由功率电感L2和瓷片电容C4组成LC滤波电路;电解电容C1、C2并联设置在+12V电压和地线之间,+12V电压还分别与电阻R3、R4、R5、R6的一端、P沟道场效应管Q5的漏极、P沟道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5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3的另一端、三极管Q1 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加热信号TEC_Heat之间设置有电阻R1;N沟道场效应管Q7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基极与加热信号TEC_Heat之间设置有电阻R2;P沟道场效应管Q6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5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与制冷信号TEC_Cool之间设置有电阻R7;N沟道场效应管Q8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与制冷信号TEC_Cool之间设置有电阻R8;所述加热信号TEC_Heat和制冷信号TEC_Cool是所述黑体驱动电路的输入信号,为PWM1和PWM2经光电隔离电路后输出的控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32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析器用无端盖复检机
- 下一篇:一种废盐溶液除杂剂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