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花塞及使用该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13182.3 | 申请日: | 2013-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44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蝶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蝶儿 |
| 主分类号: | H01T13/02 | 分类号: | H01T13/02;F02P15/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吴静芝 |
| 地址: | 5292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花塞 使用 内燃机 点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的点火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火花塞,及使用该火花塞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
背景技术
内燃机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汽缸内部的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生动力。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火花塞是安装到内燃机上,用于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的打火。请参阅图1,其是现有技术中的内燃机的点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内燃机的点火系统包括燃烧室11、燃料喷射器12和火花塞13。该燃烧室11包括一空腔的缸体111,缸体111的上端具有一内壁为螺纹状的火花塞安装通道112,用以将火花塞13安装在燃烧室11上;以及在火花塞安装通道112附近具有一燃料喷射器安装通道114,用以将燃料喷射器12安装在燃烧室11上。请同时参阅图2,其是现有技术火花塞13的结构示意图。该火花塞13包括一中心电极132、绝缘体134、壳体136和接地电极138。该绝缘体134为陶瓷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该中心电极132插入贯穿该绝缘体134的轴孔。该壳体136设置在该绝缘体134的外周,壳体136的表面具有螺纹。该接地电极138与该壳体136的端部连接,并弯曲延伸与中心电极132相对,与中心电极132之间形成火花放电的间隙。该中心电极132与接地电极138之间形成点火端部,该点火端部通过脉冲电力的作用产生电弧,进而产生电火花点燃电极周围的混合气体,达到自动点火的目的。
通常,该燃烧室11为圆形或椭圆形缸体,为了能产生强力燃烧效果,会将火花塞13的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形成的点火端部设置在燃烧室11的缸体111内,即该火花塞13通过其壳体136与火花塞安装通道112的螺纹扭合,火花塞13的壳体136填充了整个火花塞安装通道112,火花塞13穿过该火花塞安装通道112使其点火端部伸出至燃烧室11的缸体111内。为了增强点火系统的燃烧效率,该燃料喷射器12会设置在火花塞13的附近,该燃料喷射器12的喷嘴对着该火花塞13的点火端部一侧进行喷射。
但是,通常火花塞13的壳体136会伸出部分至燃烧室11的缸体内,由于燃料喷射器12是设置在火花塞13的一侧边,壳体136会阻挡部分燃料直接到达火花塞的点火端部,从而影响燃烧效率;长期使用后,通常会在燃料喷射器12一侧的壳体上形成燃烧不完全的炭黑渍,即燃烧不完全引起的局部积碳现象,降低燃烧效率,影响了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并且,由于火花塞的工作环境极端恶劣,该中心电极132和接地电极138在燃烧室11内高温高压条件下需要点火无数次,而该电极上会出现沉积物并导致其腐蚀,导致火花塞13的情况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火花塞。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火花塞,包括绝缘体,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中心电极,其插入贯穿该绝缘体的轴孔并露出端部;壳体,其为中空柱状,该壳体套设在该绝缘体表面;导流部,其设置在该壳体面向内燃机缸体的开口端,该导流部为柱状体,其中心具有一贯穿其上下底面的喷火孔,其侧壁在轴向上设有导流槽,该导流槽与喷火孔连通;接地电极,其设置壳体的内壁上,或设置在导流部的喷火孔的内壁上,与中心电极的端部之间形成具有火花放电的间隙的点火端部。
进一步,该导流部还包括进气孔,其设置侧壁上并与导流部的导流槽端部连通,和/或设置在导流槽上,该导流槽通过该进气孔与喷火孔连通。
进一步,该导流槽贯穿该导流部的上下底面,并通过壳体的空腔与喷火孔连通。
进一步,该导流部还包括一喷火嘴,该喷火嘴设置在该导流部面向内燃机缸体的端部。
进一步,该喷火嘴通过挡盖与导流部的端部连接,该挡盖上设有与导流部的喷火孔连通的通孔。以及该喷火嘴的侧壁上设有通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该火花塞的导流部的侧壁上的导流槽和进气孔可引导该燃料进入火花塞内,避免了部分燃料残留在壳体外部形成炭黑渍,更充分的利用燃料,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以及,该火花塞的中心电极通过导流部的保护,避免了出现沉积物并导致其腐蚀的情况,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蝶儿,未经张蝶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3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