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压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2915.1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2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肖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足县路矿金属配件厂 |
主分类号: | H02G7/02 | 分类号: | H02G7/02;H02G7/05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龙玉洪 |
地址: | 40236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压线夹。
背景技术
耐压线夹是输电行业所必需的,在导线转角、接续及终端的连接时起到导线的固定作用,以承受导线张力,并将导线挂至耐张串组或杆塔上。传统的耐压线夹,多选用标准的U型螺栓从置线槽内壁一面进入固定部,在U型螺栓与导线之间垫压压块,将导线固定在置线槽和压块之间。一方面,压块仅是垫压在U型螺栓和导线之间,压块容易脱落、掉落,安装不便;另一方面,选用的标准U型螺栓应用范围有限,不能根据线夹主体置线槽的实际形状规格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此外,现有的线夹主体的固定部或为一凹陷部分,或在置线槽内设置开孔,以上技术方案存在U型螺栓与线夹本体置线槽固定不稳定、易滑动,或导线固定不稳、易移位的缺点。
专利CN202817668U公开了一种耐张线夹,其技术方案为在固定部开设多对通孔,该通孔位于置线槽内,且所述每对通孔以相对于置线槽呈非对称形式设置在置线槽槽体两侧。采用该技术方案,一方面,起固定作用的通孔设置在置线槽两端与置线槽成为一体,扩大了置线槽,导线易滚动、滑动,固定不牢固;另一方面,通孔以非对称形式设置,增加了线夹加工的难度,生产不便。
现有技术缺点:线夹配件中的压块容易掉落、滑脱;线夹主体的固定部结构简单,固定效果欠佳;U型螺栓不能根据线夹主体置线槽的具体形状、规格做出最优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配件不会掉落,固定牢固,应用范围广的耐压线夹。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压线夹,包括线夹主体和U型杆,所述线夹主体一端部为具有置线槽的固定部,其要点是:所述置线槽两侧均向外翻边形成固定板,所述置线槽两侧的所述固定板上对应设置有至少一组固定孔,所述U型杆两端穿出所述固定孔,且该U型杆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置线槽的开口朝向一致,所述U型杆两端设置有螺纹,该U型杆两伸出端活套有同一压板,所述压板上设置有指向所述置线槽槽底的压线块,该压板外侧的所述U型杆上连接有螺母。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压板内侧的压线块与线夹本体的置线槽能形成一狭小的腔体,将导线固定其中,实现导线的转角、接续及终端连接,因压板是活套在U型杆两端,既可以灵活调整,也不会掉落。此外,U型杆开口朝向与置线槽开口朝向一致,U型杆包覆在置线槽外壁,不会与导线接触,降低了电能的损耗。
上述固定板对称设置在所述置线槽外壁槽口两侧。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压板和固定板接触紧密,导线固定更牢固,且固定板加工方便。
上述固定孔为2~5组,且对称分布在所述置线槽两侧的所述固定板上。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固定孔加工方便,并可根据导线所要承受的张力情况设置固定孔对数。
上述U型杆为U型螺栓。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线夹本体置线槽的规格形状与U型螺栓规格形状一致时,选用标准的U型螺栓;当线夹本体置线槽规格形状不固定时,则制作对应规格形状的U型杆。
上述压线块顶部为凹陷的弧形压线槽。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压线槽与线夹本体的置线槽形成的腔体为弧形,一方面能防止导线在腔体中滚动,使导线固定的更稳定;另一方面能增大压线槽与导线的接触面积,避免压坏导线。
上述压线块高10mm~20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根据线夹本体置线槽的深度和导线的直径选定压线块凸起的高度,保证导线能够紧密的固定在线夹本体置线槽和压线块之间。
上述压线槽的圆弧半径为3~15mm,弧长为6~30mm。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根据不同规格导线的直径制作压线槽的圆弧,使压线槽与导线更好接触,能更好的固定导线。
上述压板和所述螺母之间的所述U型杆两端分别套有弹片和垫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弹片能防止自然松动;垫片能增大接触面积,避免损坏连接部位。
上述线夹主体和压板均通过铝合金成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线夹强度高,不易损坏,且降低了电能损耗。
有益效果: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一种耐压线夹,具有特定的固定板,能将导线良好的固定在压线块和置线槽之间;结构合理,配件不会脱落,安装方便;U型固定杆可根据线夹本体的实际情况选择标准的U型螺栓或制作特定规格形状的U型杆,使用范围广,电能损耗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部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图1中线夹主体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U型杆4和压板2的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足县路矿金属配件厂,未经大足县路矿金属配件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29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