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噪音离心式排风柜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11906.0 | 申请日: | 2013-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0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 发明(设计)人: | 徐德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德景 |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42;F04D29/6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徐勋夫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噪音 离心 式排风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风柜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低噪音离心式排风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离心通风柜机都包括箱体、进风口、机壳、叶轮、电机以及电机架等内部分,随着抽风设备进入大众化时代,作为空调系统、厨房抽风系统的配套设备,市场上现有的各种配套通风柜机由于噪音高,风量小、风压低等诸多不足,很难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市场上现有的离心通风柜机,其电机和叶轮的转轴是通过皮带连接,将叶轮的转轴通过轴套安装于箱体的支撑梁上,使皮带的两端套于转轴的端部和电机主机之间,以实现电机驱动叶轮转动。上述转轴的安装一般是朝向电机,即当电机位于机壳上端时,则转轴的两端均是加于支撑梁上方,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不足之处体现如下:皮带牵引电机主轴与叶轮的转轴,当转轴是位于支撑梁朝向电机的一侧时,受皮带的牵引力,会使转轴拉向电机,长期使用,会造成转轴的两端受力不平衡,导致连接部件之间松动,转动时产生机械摩擦,出现噪音问题,影响产品性能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噪音离心式排风柜,具有噪音低、风流量大、风压高、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低噪音离心式排风柜,包括柜体、安装于柜体上的电机、安装于柜体内的排风叶轮、穿设于排风叶轮中心的转轴,该转轴上设有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该第一枢接部的外端延伸出皮带连接部,电机的主轴通过皮带驱动皮带连接部以带动排风叶轮转动,针对该转轴,于柜体上设有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该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支撑梁且位于第一支撑梁背向电机的一方,该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二支撑梁且位于第二支撑梁朝向电机的一方。
优选的,所述电机安装于柜体顶部,该第一、第二支撑梁固设于柜体的中部,转轴的第一枢接部位于第一支撑梁下方,第二枢接部位于第二支撑梁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转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撑杆与第二支撑梁之间有用于安装转轴的高低差。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第一枢接部与第一支撑之间、第二枢接部与第二支撑梁之间是通过法兰或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风叶轮是多翼式直联的风叶结构。
优选的,所述柜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该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排风风道,该排风叶轮位于排风风道内。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位于柜体的侧面,该出风口位于柜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使转轴第一枢接部枢接于第一支撑梁且位于第一支撑梁背向电机的一方,该第二枢接部枢接于第二支撑梁且位于第二支撑梁朝向电机的一方,这样,可以使电机主轴与排风叶轮的转轴之间的皮带转动受力均衡,从而降低转轴转动时受力不均产生的摩擦噪音,避免因受力不平衡带来的震动使连接结构易产生松动等问题,使排风柜整体能处于超静音状态,使用寿命更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转轴与第一、第二支撑梁的连接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电机与转轴的连接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柜体 11、镀锌板或冷板
12、角铁 13、进风口
14、出风口 15、第一支撑梁
16、第二支撑梁 20、电机
21、连体油冷轴承座 22、电机主轴
30、排风叶轮 40、转轴
41、第一枢接部 42、第二枢接部
43、皮带连接部 44、法兰或轴承
50、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低噪音离心式排风柜包括有柜体10、安装于柜体10上的电机20、安装于柜体10内的排风叶轮30、穿设于排风叶轮30中心的转轴40,该电机20通过皮带50连接转轴40,以驱动转轴40转动,从而带动排风叶轮30旋转排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德景,未经徐德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19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收获机防脱挡的换挡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润滑油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