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1028.2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77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贾铎;尚守堂;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33/02 | 分类号: | F16L33/02;F16L33/26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15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软管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软管的连接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包括燃油、滑油、冷却、控制、起动等系统,这些系统包含大量的管路及电缆,对发动机进行供油、润滑、通气、控制及液压传动。为提高发动机的装机维护性,采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安装方便,能够保证连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要求,以及吸收流体在管道内流动产生的冲击和振动,能够补偿安装偏差和连接件之间的热膨胀。
金属软管由网体部分和两端连接接头焊接而成,其中网体又由金属波纹管、接管、环、钢丝网套焊接而成。受金属软管的结构限制,金属软管不能过度弯曲和承受轴向载荷,在承受扭曲应力时,寿命会大大降低,因此金属软管安装时应避免承受扭曲应力。
由于软管网体部分呈柔性,金属软管安装时,受操作人员的经验差异性影响,难以保证不同装配次软管安装姿态的一致性和避免软管出现扭曲情况。
针对以上现状,需设计一种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提高金属软管的安装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金属软管无法保证安装姿态一致性和存在扭曲的不足之处,特提供了一种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分半管体1、第二分半管体2、第一半环接头3、第二半环接头4、胶垫5、螺栓6;
其中:第一分半管体1两端与第一半环接头3焊接成一体;第二分半管体2两端与第二半环接头4焊接成一体;胶垫5分别与第一半环接头3、第二半环接头4粘接成一体;通过螺栓6整体连接。
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的壁厚均为0.5~1mm。
第一半环接头3和第二半环接头4上分别有一个防转孔。
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装配后有2mm间距,并分别有一个软管红色标线观察口,软管的钢丝网套上标记有两条沿管体轴向的红色标线。
通过螺栓6安装方向与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轴线相垂直,在第一半环接头3和第二半环接头4上粘接胶垫5,避免装配后防扭结构压伤软管。防扭结构与金属软管装配成整体后,通过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上的观察口,可判断软管的红色标线是否有扭曲,从而保证软管的安装姿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与金属软管组合装配后,使金属软管同硬管一样保持管形形状,保证不同装配次金属软管安装姿态的一致性。安装结构上设计有防转孔和观察口,可防止和判断软管出现扭曲情况,提高了软管的安装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分半管体1、第二分半管体2、第一半环接头3、第二半环接头4、胶垫5、螺栓6;
其中:第一分半管体1两端与第一半环接头3焊接成一体;第二分半管体2两端与第二半环接头4焊接成一体;胶垫5分别与第一半环接头3、第二半环接头4粘接成一体;通过螺栓6整体连接。
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的壁厚均为0.5mm。
第一半环接头3和第二半环接头4上分别有一个防转孔。
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装配后有2mm间距,并分别有一个软管红色标线观察口,软管的钢丝网套上标记有两条沿管体轴向的红色标线。
通过螺栓6安装方向与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轴线相垂直,在第一半环接头3和第二半环接头4上粘接胶垫5,避免装配后防扭结构压伤软管。防扭结构与金属软管装配成整体后,通过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上的观察口,可判断软管的红色标线是否有扭曲,从而保证软管的安装姿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软管防扭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分半管体1、第二分半管体2、第一半环接头3、第二半环接头4、胶垫5、螺栓6;
其中:第一分半管体1两端与第一半环接头3焊接成一体;第二分半管体2两端与第二半环接头4焊接成一体;胶垫5分别与第一半环接头3、第二半环接头4粘接成一体;通过螺栓6整体连接。
第一分半管体1和第二分半管体2的壁厚均为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1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侧推关闭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语音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