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热式烘干、炭化两用转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0345.2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C10B57/10;C10B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热式 烘干 炭化 两用 转炉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炉,特别涉及一种外热式烘干、炭化两用转炉。
(二)背景技术
在木材加工基地里经常会看到一座座木屑垛和下脚料的堆弃物,在农村粮食加工生产区,也会见到大量的稻壳及麦糠的附产物,这些堆弃物和附产物既影响美观还污染环境。尤其在农村田间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资源,严重污染环境,还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解决农副产品秸秆的利用问题,其中推广最快的技术就是秸秆炭化技术。秸秆炭化常用的设备一般为地坑平炉或立式多槽炭化炉:
地坑平炉的优点是一次性产量高,但炭化时间长,一个周期要10-15天,且炭化的温度不好控制,遇到大风天气出炭,很不安全,控制不好就很容易引起火灾;
立式多槽炭化炉,每次可以投料2-2.5吨木屑,炉温约700-800℃,炭化周期一般为4-8个小时(随木屑含水量而定),每炉最终可制得木炭300-400kg,耗煤量为1.5-1.7吨,木屑的灰分3%,挥发分10%-30%。这种炉子结构简单,容易砌造,操作容易掌握,但耗煤量大,得炭率低,制得的木炭质量不均匀,且高温操作,劳动强度大。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使用方便、受热均匀充分、烘干炭化时间短、产出率高的外热式烘干、炭化两用转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外热式烘干、炭化两用转炉,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在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上分别设有两个第一托轮和两个第二托轮,在两个第一托轮和两个第二托轮上架设一倾斜设置的炉体,炉体的进料端高于出料端,在炉体的内壁上均匀设有若干块导流板,导流板自进料端至出料端呈螺旋状延伸设置,炉体的进料端与进料管一端活动密封连接,进料管另一密封端固定在第三固定座上,在进料管的另一端顶部设有一进料口,一设在进料管内的绞龙的一端伸入炉体内,另一端活动穿出进料管的密封端与设在第三固定座上的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炉体的出料端与出炭室相连,在出炭室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排气孔和出炭口,在紧靠出炭室的炉体外侧套设一冷却降温装置,炉体通过传动装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在炉体的外侧设有一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控制装置相连。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罩设在炉体外侧的热气流腔,热气流腔的底部与位于其下方的燃烧室密封连通,在燃烧室底部的一侧设有鼓风通道,在热气流腔的顶部设有一烟囱,一设在热气流腔外部的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伸入热气流腔内,温度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相连。
在热气流腔和燃烧室的外侧均覆盖有保温罩。
所述保温罩为硅酸铝保温罩。
所述炉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20°。
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沿炉体圆周方向设在炉体外壁上的齿轮圈,齿轮圈通过与其啮合连接的齿轮带与第二电机输出轴上的齿轮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外热式烘干、炭化两用转炉,结构合理,成本低,一炉两用,使用方便,受热均匀充分,缩短了烘干、炭化时间,木屑不易结壁、结球、结块,产出率高,制得的木炭品质好,适用于烘干或炭化木屑、稻壳、木材的下脚料及农副产品秸秆等。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托轮部位的左视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固定座,2第二固定座,3第一托轮,4第二托轮,5炉体,6导流板,7进料管,8冷却降温装置,9进料口,10绞龙,11第三固定座,12第一电机,13出炭室,14排气孔,15出炭口,16第二电机,17热气流腔,18燃烧室,19鼓风通道,20烟囱,21温度传感器,22齿轮圈,23齿轮带。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0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产品无水保活运输车及运输方法
- 下一篇:限制车速可调的教练车限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