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10096.7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晓美;曾才民;万茂松;郑燕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53 | 分类号: | F16F9/53;F16F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置 线圈 流变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减振控制领域的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将励磁线圈置于阻尼器工作缸外的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
背景技术
磁流变阻尼器是一种智能减振器件,它具有响应快、阻尼力连续可调、易与计算机结合实现智能控制等优点,在车辆工程、航天航空、土木工程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磁流变阻尼器的励磁线圈主要有两种布置方式,即励磁线圈置于工作缸内和励磁线圈置于工作缸外两种。目前,常见的磁流变阻尼器是将励磁线圈置于工作缸内,即将励磁线圈设置于活塞的活塞槽内,此种结构一直被认为是实现磁屏蔽、防止磁泄漏的理想方案,因此在各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实践表明,内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存在如下缺陷:(1)由于励磁线圈一直浸置于磁流变液中,励磁线圈通电后,线圈本身的发热及磁芯部分电磁感应热的生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磁流变液的粘度,削弱了由于外加磁场的施加而带来的磁流变液粘度增加的效应,增加了能耗;(2)内置励磁线圈的匝数往往受阻尼器工作缸内部空间的制约;(3)由于励磁线圈布置在活塞上,为了将导线引至活塞,需要在活塞杆上进行深孔加工,增加了制造成本。而现有的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却又存在为了构造磁回路使得阻尼器结构复杂化、阻尼通道内的漏磁损失较大、阻尼力输出较小等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磁流变阻尼器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励磁线圈置于阻尼器工作缸外的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该磁流变阻尼器不仅能实现阻尼器阻尼力的连续调节,而且可使阻尼器阻尼通道内的漏磁损失较小,提高阻尼器的阻尼力输出能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主要由活塞杆、工作活塞、工作缸、励磁线圈、线圈骨架、引导磁体与支承架构成;所述励磁线圈缠绕于圆筒形的线圈骨架上,并嵌装于引导磁体中;所述线圈骨架套装于工作缸外面,其剖面为中空工字型,为减小线圈骨架与工作缸间的摩擦,在线圈骨架两端的内圆表面上呈180度各加工两块凸起,使凸起与工作缸外表面接触;所述引导磁体由两块U型截面的中空半圆柱体组成,其与线圈骨架一起安装于支承架中,并与工作缸内活塞杆上的工作活塞相对且同步运动;所述工作活塞套装于活塞杆上,其剖面为中空工字型,工字口长度与引导磁体U型口长度相等并始终相对;所述工作活塞与引导磁体均由高导磁材料制成,工作缸由非导磁或低导磁材料制成,线圈骨架由非导磁耐磨材料制成;所述支承架为圆筒状结构,承载着引导磁体、励磁线圈和线圈骨架,其一端通过螺栓与活塞杆上的圆盘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端盖连接,以给引导磁体的安装定位;所述工作缸内充满磁流变液,外置励磁线圈通过工作活塞、阻尼通道、工作缸、引导磁体形成闭合磁回路,于阻尼通道处产生垂直于磁流变液流动方向的磁场;所述励磁线圈的导线,通过在引导磁体和端盖(或支承架)上钻孔引出,励磁电流的大小由闭环控制系统实时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合理构造磁场回路,使励磁线圈置于阻尼器工作缸外,不仅解决了内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存在的问题,而且相对于现有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其磁路结构更简单,阻尼通道内的漏磁损失较小,阻尼力输出能力提高。此外,实现本实用新型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对当前广泛应用的油液阻尼器的结构改动较小,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外置励磁线圈磁流变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线圈骨架的轴向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附图中:1-支承架;2-活塞杆;3-工作缸;4-引导活塞;5-引导磁体;6-端盖;7-浮动活塞;8-磁流变液;9-工作活塞;10-励磁线圈;11-线圈骨架;12-阻尼通道;13-螺母;14-补偿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10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轮山地拖拉机
- 下一篇:一种降低风阻系数的汽车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