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9542.2 | 申请日: | 2013-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00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卓龙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47/02 | 分类号: | B01J47/02;B01J4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流 解吸 固定床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属于离子交换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和贵重金属回收等领域有着突出的应用,尤其近年来利用离子交换技术从溶液中提取贵重金属及稀有金属如铀、镓等已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目前在国内外离子交换工艺技术中,其设备大多为密实模拟移动床,尽管移动床发展于固定床后期,但经过多年生产技术人员研究发现,移动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很难解决的问题,例如:一、树脂一次性装填量大;二、树脂移动过程中与设备磨损频繁,树脂严重破碎造成树脂消耗量大及后序工艺杂质量多;三、液体通过流速受树脂层高度的影响,导致树脂使用颗粒大,树脂交换效率低,解吸不彻底;四、投资大、占地面积大等缺点。
因此,近年来也有许多研究人员又重新开始研究固定床,进而相应也出现了像多功能离子交换器等相关的离子交换设备,但是经过生产实际操作过程发现,该离子交换器虽然解决了模拟移动床存在生产问题,但是相应也存在固定床很多缺点,例如:一、顺流解吸,由于受树脂层阻力、进液方式、落床乱层及液体分布不均匀等诸多影响,导致解吸剂通过树脂层流速和收集解吸液的量等技术指标难以控制,造成解吸工序不彻底,解吸效率低;二、离子交换工艺运行完成后,残留在设备内尾液量大,排出时间长,影响整个生产效率;三、设备更换树脂时,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时间耗费多等诸多不足。
因此,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且生产性能稳定的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其包括筒体、上室碟形封头、上室布液装置、锥形封头、锥形滤棒以及下室椭圆形封头;其中,所述上室碟形封头焊接于筒体的顶部,而锥形封头焊接于筒体的底部;所述下室椭圆形封头焊接于锥形封头外;所述筒体的顶部设有上室进液口和上室出液口;所述上室布液装置和上室进液口对接,其收容于筒体内;于所述上室碟形封头上设有进风口、树脂进口以及排风口;所述锥形封头的底部设有一树脂出口;所述下室椭圆形封头的底部设有下室进液口以及下室排液口;所述锥形滤棒设置在锥形封头上。
本实用新型的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室碟形封头、筒体、锥形封头之间形成一上室;所述锥形封头、下室椭圆形封头之间形成一下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克服了现有固定床解吸工艺技术指标难以控制、设备尾液积存量大及更换树脂困难等缺点,同时达到了密实模拟移动床工艺无法相比的生产效果,真正实现单台设备全自动运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稳定生产指标、提高产能、操作简单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其由筒体1、上室碟形封头2、上室布液装置3、锥形封头4、锥形滤棒5以及下室椭圆形封头6等几部分装配而成。
其中,所述上室碟形封头2焊接于筒体1的顶部,而锥形封头4焊接于筒体1的底部;所述下室椭圆形封头6焊接于锥形封头4外。且所述上室碟形封头2、筒体1、锥形封头4之间形成一上室7,于上室内装有离子交换树脂层;所述锥形封头4、下室椭圆形封头6之间形成一下室8。
所述筒体1的顶部还设有上室进液口10和上室出液口11。
所述上室布液装置3和上室进液口10对接,其收容于筒体1内。
于所述上室碟形封头2上设有进风口14、树脂进口15以及排风口16。所述锥形封头4的底部设有一树脂出口17。所述下室椭圆形封头6的底部设有下室进液口18以及下室排液口19。
所述锥形滤棒5设置在锥形封头4上。
本实用新型的可逆流解吸固定床反应器需要顺流进液实现离子交换工序时,离子交换吸附、洗涤、再生原液通过上室进液口10进入,首先通过上室布液装置3均匀分布,然后顺流向下通离子交换树脂层从锥型封头4上连接的楔型滤棒5流入下室椭圆形封头6与锥型封头4之间的下室8,最后从下室排液口19顺流排出,实现整个离子交换顺流吸附、洗涤、再生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卓龙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卓龙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95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机械导纱器
- 下一篇:无动力滑道滴水运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