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顶管机出洞止浆密封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9278.2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程元林;罗国锋;任隆远;龚建伍;黄兴;蔡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深林开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00 | 分类号: | E21D11/00;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杨雪松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顶管机 出洞 密封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管机出洞止浆密封接收装置,主要应用于管幕、箱涵等顶进出洞时的洞口止浆密封,防止管外浆液流失引起地层沉降。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顶管工程等顶进出洞时,较少采取洞口保压密封的接收措施,大多是直接顶进出洞,这样就导致顶管机管外环向间隙中的减阻浆及土体流失,洞口段管外土层发生收敛变形,引起地层沉降,对于普通顶管工程或对地表沉降要求不高的情况,直接出洞成本较低,简单易行,其不利影响可以接受,但对于严格要求控制地层变形的顶管工程,尤其是多管之间相互影响的管幕工程,必须采取顶管机出洞密封保压相关措施,确保管外环状间隙中的浆液不流失,防止地层变形对工程和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虽然借鉴大型盾构隧道出洞技术,在顶管机出洞的洞圈周围安装由橡胶帘布、扇形压板等组成的密封装置,但其成本相对较高,且若其一旦失效,则很难控制顶管机出洞时浆液渗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顶管工程中顶管机出洞时洞口止浆密封问题,提供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止浆密封效果好的顶管机出洞止浆密封接收装置,以防止顶管机出洞时土体及浆液从管外环状间隙中流失,控制地层变形。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顶管机出洞止浆密封接收装置,包括在洞口浇筑混凝土而成的门框结构以及顺序连接设置在所述门框结构外的第一帘布橡胶板、第一钢套筒、第二帘布橡胶板、第二钢套筒和钢封门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栓压紧所述第一钢套筒的近端并进而压紧所述第一帘布橡胶板;所述第一钢套筒的远端和所述第二钢套筒的近端之间夹紧所述第二帘布橡胶板,所述第一钢套筒、所述第二帘布橡胶板和所述第二钢套筒通过顺序穿过其的第二螺栓连接固定;所述钢封门板通过第三螺栓和橡胶法兰与所述第二钢套筒的远端固定连接,从而在所述顶管机的机头出洞后形成由机头、第二帘布橡胶板、第二钢套筒和钢封门板围成的压力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第一螺栓有多个,沿所述门框结构环向均匀布置。
所述第一螺栓沿所述门框结构的环向以15°~30°的间隔均匀布置。
所述第二帘布橡胶板为双层帘布,所述双层帘布之间夹紧一钢压板;所述第二螺栓还穿过所述钢压板。
所述第一帘布橡胶板的厚度为20mm;所述第二帘布橡胶板的每层帘布的厚度为20mm。
所述第一钢套筒的长度为20cm;所述第二钢套筒的长度为50cm。
所述第一钢套筒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钢套筒上设置进排泥阀。
所述第一帘布橡胶板和所述第二帘布橡胶板为软帘布橡胶板;所述第一帘布橡胶板和所述第二帘布橡胶板的底部延伸遮蔽部分洞口;所述顶管机机头出洞时挤压所述所述第一帘布橡胶板和所述第二帘布橡胶板的底部,使其向所述顶管机机头出洞方向弯折变形,从而与所述顶管机的外管壁压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顶管机出洞止浆密封接收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易安装,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尺寸大小,止浆密封效果好,且可重复利用。当顶管机机头出洞顶进时,第一帘布橡胶板和第二帘布橡胶板弯曲挤压,通过橡胶板自身弹性,与顶管机的外管壁压合紧密,从而构成封闭防水圈,止浆密封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管机出洞止浆密封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顶管机出洞顶进方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管机出洞止浆密封接收装置的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帘布橡胶板和第二帘布橡胶板受挤压发生弯曲变形,压紧顶管机的外管壁,图中箭头方向为顶管机出洞顶进方向。
图号说明
1-机头,2-门框结构,3-第一帘布橡胶板,4-第二帘布橡胶板,5-第一螺栓,6-第一钢套筒,7-第二钢套筒,8-钢压板,9-压力传感器,10-进排泥阀,11-钢封门板,12-橡胶法兰,13-压力仓,14-第二螺栓,15-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深林开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深林开物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92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能电动混合发动机
- 下一篇:滚轮式旋转装炮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