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8195.1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9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周中心;邱建富;王玉弘;何平;熊建群;蔡开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27/02;H01M4/139;H01M4/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预弯 轧辊 极片辊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制备过程,通常包括制浆、涂膜、干燥、碾压、切割等工序,虽然不同厂商或不同电池的制造工序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极片碾压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极片在经过碾压后达到一定的压实密度,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非常重要。
中国专利文献201210221140.2公开了一种极片辊压机,采用在上轧辊和/或下轧辊的施加逆驱动机构,可控地对上轧辊和/ 或下轧辊施加与轧辊靠拢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消除或减弱轧辊震动。使两轧辊在间隙变化时保持平稳,避免在辊压极片时产生不希望的震动,从而提高辊压质量和设备使用寿命。但该技术仅起到消隙的作用,并不能对轧辊进行预弯,保证轧辊的直线度,从而有效提高碾压厚度一致性和解决波浪边等问题。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包括放卷机构、输送机构、预弯轧辊和收卷机构,预弯轧辊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轧辊和下轧辊,及用于驱动上轧辊和下轧辊相对运动以实施辊压的压力液压系统,还包括可控地对上轧辊和/或下轧辊施加与轧辊靠拢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以消除或减弱压辊震动的反向预弯液压缸及用以减小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辊缝变化的辊缝调节装置,反向预弯液压缸通过万向轴承与上轧辊或下轧辊进行连接。
其中,压力液压系统对上轧辊或下轧辊施加轧制力,并通过辊缝调节装置控制上下轧辊的辊缝。其中轧制力>预弯力。
反向预弯液压缸对上轧辊或下轧辊施加反向液压力,并通过万向轴承与上轧辊或下轧辊进行连接,其可以多个反向预弯液压缸分开对上轧辊或下轧辊进行预弯,也可以一个液压缸同时对上轧辊或下轧辊进行预弯。
反向预弯液压缸为上轧辊或下轧辊的传动侧和操作侧分开施加,通常传动侧反向预弯力>操作侧反向预弯力。
最大反向预弯力依轧机轴承的选型和轧辊的尺寸等因素确定,一般最大反向预弯力≤60T。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上轧辊和下轧辊设置有轴承箱,轴承箱内有轧机轴承和止推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辊缝调节装置由轧机轴承与上轧辊和下轧辊的轴颈配合装配连接形成,用以减少游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上轧辊与轴承箱之间设有机架轴承座,下轧辊与轴承箱之间设有机架轴承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上轧辊的长度与上轧辊至轴承箱的轴颈长度之比为0.7~1.3,下轧辊的长度至轴承箱的轴颈长度之比为0.7~1.3;上轧辊至机架轴承座的轴颈长度与上轧辊至轴承箱的轴颈长度之比为0.4~0.7,下轧辊至机架轴承座的轴颈长度与下轧辊至轴承箱的轴颈长度之比为0.4~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预弯轧辊的极片辊压机,上轧辊至轴承箱的轴颈直径与上轧辊的直径之比为0.5~0.7,下轧辊至轴承箱的轴颈直径与下轧辊的直径之比为0.5~0.7;上轧辊至机架轴承座的轴颈直径与上轧辊至轴承箱的轴颈直径之比为0.8~0.9,下轧辊至机架轴承座的轴颈直径与下轧辊至轴承箱的轴颈直径之比为0.8~0.9。上轧辊和下轧辊的尺寸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所需要的预弯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上轧辊和下轧辊直径和长度、轴颈直径和长度,对上轧辊和下轧辊进行反向预弯,同时可以消除轴承游隙,减小上轧辊和下轧辊之间的辊缝变化,从而保证极片碾压后厚度的一致性并可改善缓解目前碾压后极片波浪边的现象,提高设备运转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弯轧辊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同预弯力轧辊状态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不同预弯力轧辊状态二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不同预弯力轧辊状态三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晰明了,结合以下附图,对其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8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H型钢翼板矫正机
- 下一篇:一种电凝镊自动清洁擦拭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