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96孔细胞培养板的层析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7899.7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7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约瑟夫·弗戈迈尔;刘丽;王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5/22 | 分类号: | B01D15/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1226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96 细胞培养 层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学实验装置,尤其是一种层析柱,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96孔细胞培养板的层析柱。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技术的关键之一是对产物的分离纯化。其中柱层析分离方法是一种分离和纯化物质的经典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化学工程、制药工程、疾病诊断等各个科学研究和生产领域。随着ELISA技术、芯片技术等高通量全自动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飞速发展,对样品的处理也提出了批量化和操作程序规范化的相应要求。目前使用的柱层析分离方法,一般都是使用单一层析柱进行操作。在进行多样品或批量样品分离实验时,需使用多个层析柱同时操作或一个层析柱反复操作,存在耗费时间、操作繁琐、工作面过大和劳动强度过高等问题。实验人员必须来回奔走,平均最大日处理样品量为6个,导致工作效率过低,劳动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能同时实施多个柱层析操作,尤其是能满足96孔细胞营养板需求的层析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96孔细胞培养板的层析柱,包括架体和多根长管。所述架体包括四根立柱及固接在立柱上的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长管竖直的夹装在上、下支架上;在长管的顶部设有一个顶盖;顶盖上部设有一个进液口,下部设有多个与进液口相连通且与长管相对应的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紧密的嵌装在长管内;每根长管的下端设有过滤器,并套装有出液管;所述下支架的下方设有一底座。
所述上、下支架均包含有若干块隔板;每块隔板的侧面设有与长管相适应的凹坑,可将长管分隔限位;在上、下支架的两侧设有穿装在隔板上的连接杆,并在连接杆两端用螺母将隔板并紧;所述上、下支架的同一侧均还设有一根支撑杆。
所述长管为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玻璃管或塑料管,共有96根,依细胞培养板的格式排列。
所述分液管与长管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底座为平板状,通过螺栓与下支架相固接。
所述出液管为漏斗形,小端呈针管状,并与长管之间设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实用方便,能够使层析流动相均匀分配至每一个柱体并保持流速一致,这样使得样品所含组分能够在基本一致的时间内得到分离并收集到细胞培养板的板孔内,简化了操作,适用于分子筛,离子交换,凝胶渗透与亲和层析实验,是生物化学、石油化工、化学分析、疾病诊断等实验室的最佳层析工具。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长管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架体和多根长管5。所述架体包括四根立柱4及固接在立柱4上的上支架8和下支架7。所述长管5为形状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玻璃管或塑料管,共有96根,依细胞培养板的格式排列。所述长管竖直夹装在上、下支架上,并在其顶部设有一个顶盖2。该顶盖2的上部设有一个进液口1,下部设有96个与进液口相连通且与长管位置相对应的分液管11。顶盖2固接在立柱4上,并使分液管11紧密的嵌装在长管内。在长管和分液管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每根长管的下端设有过滤器10,并套装有出液管9。所述出液管9为漏斗形,小端呈针管状,并在与长管5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上、下支架均包含有若干块隔板。每块隔板的侧面设有与长管相适应的凹坑,可将长管分隔限位。在上、下支架的两侧设有穿装在隔板上的连接杆,并在连接杆两端用螺母将隔板并紧。在下支架7的下方设有一平板状底座6,并通过螺栓与下支架7相固接,可以封闭出液管的出口。所述上、下支架的同一侧均还设有一根支撑杆3,可以在使用时,将本层析柱架设在支撑架上。
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在长管内填装不同的填料,并将待层析原料通过进液管泵入顶盖。经分液管后进入各长管进行层析,并最终通过出液管流出。如在出液管下方放置96孔细胞培养板,则流出液可直接流入培养板相应的孔内。当不需液体再流出时,可将底座固接在下支架上,以封闭出液管的出口。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78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过氧三氟乙酸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健康数据处理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