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随型施釉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7347.6 | 申请日: | 2013-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段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开发区宏辉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 11425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300457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随型施釉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领域,尤其涉及生产过程中的施釉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施釉装置是釉面陶瓷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设备,当坯体经输送线的传送带经过施釉装置时,釉料通过压缩空气的压力,经喷口从上而下以釉帘形式流向坯体表面,使釉料均匀附着在坯体表面。普通的施釉器都是从钟罩上往下流釉,形成垂直向下流的釉帘,这样的釉帘只能对平面砖进行施釉。而针对陶瓷异型配件,目前都是采用人工喷涂或是双峰甩釉,成本高,而且人工喷涂是不好控制的,容易造成有的地方喷得厚,有的地方喷得薄,产生色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随型施釉器,改变了传统施釉器垂直向下喷射釉料的方式,形成了向中间喷射的弓形施釉帘,来实现多面釉料的覆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随型施釉器,包括外壳、加压管、入釉管、喷口和挡板,所述的外壳形成一个内部空腔,且外壳底部为一弧形,所述的入釉管连接外壳,所述加压管连接入釉管,所述的喷口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弧形上,所述的挡板设置在外壳的空腔内,位于入釉管口与喷口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底部为180°的弧形,所述喷口弧形的弧度为18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外壳底部为180°的弧形,所述的喷口弧形为120°-14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板的弧形与外壳底部的弧形一致,挡板所成的弦长度为外壳底部弧形所成弦长度的一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喷口的宽度为0.5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挡板所成的弦长度为110mm,外壳底部弧形所成弦长度为220mm。
本实用新型通过施釉器的挡板以及弧形喷口结构,在使用加压时,釉料在施釉器内部缓冲后形成循环水流,然后通过弧形喷口均匀喷出,形成向中间喷射的弓形施釉帘,来实现多面釉料的覆盖,提高陶瓷异型配件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的颜色一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压管,2、入釉管,3、挡板,4、喷口,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随型施釉器,包括外壳、加压管、入釉管、喷口和挡板,所述的外壳底部为一弧形,且外壳形成一个内部空腔,所述的入釉管连接外壳,所述加压管连接入釉管,所述的喷口设置在外壳的弧形上,所述的挡板设置在外壳的空腔内,位于入釉管口与喷口之间。本实施例中,外壳底部为180°的弧形,所述的喷口弧形为120°-140°,喷口的宽度为0.5mm,挡板所成的弦长度为110mm,外壳底部弧形所成弦长度为220mm。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加压管口对入釉管口的釉料进行加压,釉料进入施釉器后,由于受到挡板的阻隔,在内部形成循环回流后,然后从弧形喷口喷出,形成一个垂直方向的弓形釉帘。这种弓形釉帘对经过的坯体进行垂直方向180°施釉,实现多面釉料的覆盖,提高陶瓷异型配件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开发区宏辉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开发区宏辉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73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