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05398.5 | 申请日: | 2013-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9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瞿进东;周雪梅;韩继琼;何惠;徐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06 | 分类号: | G01B5/06;G01B5/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5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桩桩 沉渣 厚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度检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实际桩深与设计桩深之间的偏差,同时保证机械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要对机械旋挖桩桩深及桩底沉渣进行统一检测。由于机械旋挖桩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在大部分条件下没有采用护壁成桩工艺,导致了机械旋挖桩成孔后,不能人工下孔进行桩深和桩底沉渣厚度检测。作为桩基成孔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孔桩深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桩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将直接影响后续桩基混凝土浇筑后桩的力学性能和桩基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了更好的控制桩底沉渣的厚度,桩基成孔后桩深及桩底沉渣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深度测量装置存在的不足:由于设于其下部的测量器在下沉的过程中稳定性及平衡性较差,以致在下沉至沉渣的时候出现偏位的情况,影响测量的精度;此外,用于探测沉渣深度的插杆由于在入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摩阻力,传统的插杆会受摩阻力的影响而在未完全插入沉渣之前就将该测量数据读出,以致出现误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检测精度高,操作便捷,设备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的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该装置避免了在测量过程中因测量器的平衡性较差而出现误测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包括测量支架、设有刻度的测量绳、测量器和设于所述测量支架上的旋转盘,其中,所述测量器包括具有底平面的压盖部和插杆,所述压盖部的上部设有悬挂部,其下部与所述插杆的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悬挂部、所述压盖部与所述插杆位于同一重垂线上,所述测量绳的一端与所述悬挂部连接,另一端绕过所述旋转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存在如下优点:由于测量器由悬挂部、压盖部和插杆三部分构成,且位于同一重垂线上,该结构能够保证测量器在下沉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平衡性,结合测量绳上设有的刻度,方便测量,保证了对成孔深度的测量精度;由于整个测量装置的结构组件少,连接方式及其结构简单,制造过程方便快捷,其组件的选择不受型号的限制,选择匹配度高,制造成本低。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测量绳的牢固性,所述测量绳为钢丝绳。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压盖部与沉渣的贴合效果以及保证测量器的整体平衡性,所述压盖部为压板。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压盖部与沉渣的贴合效果以及保证测量器的整体平衡性,所述压盖部为锥体。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悬挂部与测量绳挂接的可靠性及选择原材料的灵活性,所述悬挂部为顶部螺帽,所述顶部螺帽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压板的上部中心位置。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悬挂部与测量绳挂接的可靠性,所述悬挂部为挂钩。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为了减小插杆入渣的摩阻力及其拆卸的便捷性,所述插杆的一端为尖状,其另一端与所述压盖部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通过外设螺帽的方式可以省去对压盖部再加工螺纹的步骤,所述压盖部包括设于其底面中心位置的底部螺帽,所述底部螺帽与所述插杆螺纹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的一种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检测旋挖桩桩底沉渣厚度的装置的另一种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测量支架1;测量绳2;测量器3;压盖部31;底部螺帽311;压板312;锥体313;插杆32;悬挂部33;顶部螺帽331;挂钩332;旋转盘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第九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53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舱室单元的墙壁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天窗遮阳板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