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线圈继电器的线圈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4743.3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6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智;谭忠华;刘金枪;曹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线 继电器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继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线圈继电器的线圈架。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具有隔离功能的自动开关元件,广泛应用于通讯、汽车、自动控制、家用电器等领域,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
现有技术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是在线圈架的绕线筒上缠绕有内圈漆包线和外圈漆包线,这种结构的线圈架通常设有三个引出脚,第一引出脚和第二引出脚用来缠绕内圈漆包线,第二引出脚和第三引出脚用来缠绕外圈漆包线,绕制漆包线时,如果其首圈线与末圈线直接搭在一起(或者靠在一起),则由于搭在一起的漆包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形成摩擦,容易将漆包线表面的绝缘漆膜破坏,形成漆包线首圈线与末圈线之间直接短路;并且由于漆包线首圈线与末圈线之间的电压差实际上几乎等于加在漆包线绕组上的电压,故当加在漆包线绕组上的电压比较大,且漆包线绕组首圈线与末圈线直接搭在一起时,则很容易在漆包线绕组的首圈线与末圈线之间直接形成电压击穿,造成设备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双线圈继电器的线圈架,通过对线圈架的绕线筒一端的挡板的特殊设计,能够有效地将漆包线的首圈线与漆包线的末圈线隔离开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漆包线的首圈线与漆包线的末圈线搭在一起所造成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线圈继电器的线圈架,包括绕线筒,绕线筒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在第一挡板上分别装有第一引出脚、第二引出脚和第三引出脚;在绕线筒与第二引出脚之间的第一挡板的内侧一面还设有用来导引漆包线的凹槽,凹槽的一端连至绕线筒,凹槽的另一端通至第二引出脚。
在第一挡板的内侧一面设有由绕线筒延伸向第二引出脚的凸台,在凸台的一侧边设有一托墙,由托墙和凸台围成所述用来导引漆包线的凹槽。
在第一挡板的内侧一面设有斜板,该斜板由绕线筒向第二引出脚方向呈渐次向外倾斜;所述凸台和托墙分别设在斜板的中间和斜板的一侧。
在第一引出脚与绕线筒之间的第一挡板的内侧一面还装有能够卡压漆包线的第一盖板。
所述凸台的上端面和托墙的上端面不高于第一盖板的上端面。
在第三引出脚与绕线筒之间的第一挡板的内侧一面还装有能够卡压漆包线的第二盖板。
所述凸台的上端面和托墙的上端面不高于第二盖板的上端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的线圈架,绕漆包线时,先绕制内圈,漆包线先在第一引出脚上缠绕后,从第一盖板下方穿过,在绕线筒上逆时针缠绕所需圈数后,经由凹槽引出到第二引出脚,在第二引出脚上缠绕后,完成内圈绕制。绕制外圈时,漆包线在第二引出脚上缠绕后,经由凹槽引到绕线筒上,在绕线筒上顺时针缠绕所需圈数后,经由凸台,托墙引到第二盖板下方,穿过第二盖板下方,在第三引出脚上缠绕后,完成外圈的绕制。由于凸台与托墙围成一条能够导引漆包线的凹槽,凹槽的槽底为斜板,凹槽的一端连至绕线筒,凹槽的另一端通至第二引出脚,这样在绕制外圈漆包线的首圈时,漆包线是搭在凹槽内的斜板上的,绕制到其外圈漆包线的末圈时,由于有凸台与托墙的作用,可以将末圈的漆包线托起,在首圈线与末圈线之间形成空气间隙,从而避免外圈绕组的首圈线与末圈线直接搭在一起而形成的种种不利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了在绕线筒与第二引出脚之间的第一挡板的内侧一面还设有用来导引漆包线的凹槽,凹槽的一端连至绕线筒,凹槽的另一端通至第二引出脚。上述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将漆包线的首圈线与漆包线的末圈线隔离开来,消除了现有技术中漆包线的首圈线与漆包线的末圈线搭在一起所造成的弊端。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线圈继电器的线圈架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绕制内圈漆包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绕制外圈漆包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绕制外圈漆包线时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绕制有内、外圈漆包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47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培力实验器
- 下一篇:一种能效1级油浸式节能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