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4014.8 | 申请日: | 2013-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4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肖晟;李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13/10 | 分类号: | C01B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7 湖南省株洲市天***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其生成物中不含氮化物的臭氧发生器,属于臭氧发生器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制造臭氧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采用紫外线灯管照射空气或纯氧,一种是电解法,一种是沿面放电法。第一种方式,由于紫外线灯管照射的强度有限,并且臭氧不稳定,制造的臭氧浓度相对较低,并且,由于一部分气体长期滞留在紫外线灯管周围的局部空间内,影响了臭氧的产生和流动;第二种方式臭氧的产量也相对较低;第三种方式如果对纯氧进行电离,容易产生爆炸,因此只能对空气进行电离,电离后除产生臭氧外,还会产生有害的氮化物,并且耗电量也较大。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产出物不含氮化物,并且能够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臭氧制造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出物不含氮化物,并且能够产生较高浓度臭氧的臭氧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臭氧发生器,主要由壳体1、进气管11、出气管12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臭氧激发设备2组成,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在壳体内壁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之间的空间内,围绕臭氧激发设备2设置一个以上的气仓4,所述的气仓按从进气管到出气管的方向依次排列在臭氧激发设备的周围,相邻的气仓间设有通道相通;所述的气仓朝向臭氧激发设备的端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边缘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相连;气源通过进气管进入位于壳体内的气仓,并沿气仓之间的通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臭氧激发设备工作时激发气源产生臭氧。
所述的臭氧激发设备2采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两头设有灯盖3,灯盖上设有插销31,紫外线灯管两端的电极插入灯盖上的插销内。
所述的气源为空气或纯氧。
所述的气仓4为一个,气仓的形状为螺旋形;气仓4的入口端与进气管相通,出口端与出气管12相通。
所述的紫外线灯管采用直管或环形管。
壳体采用不透光的材料制作。
所述的气仓4壁上涂覆反光材料。
相邻的臭氧发生器通过将一个臭氧发生器的出气管与另一个臭氧发生器的进气管相连通而串联在一起。
通过管道的连接,使多个臭氧发生器并联在一起,产生的臭氧再汇合进一条总输出管道中输出。
所述的壳体上设置一个透明的观察孔。
有益效果
1、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围绕臭氧激发设备的螺旋形气道,使进入壳体内的气体必须沿气道向出气管移动,增加了气体接受臭氧激发设备照射的时间,从而使臭氧的浓度加大。
2、当需要更高浓度的臭氧时,通过将相邻的臭氧发生器上的出气管和进气管串接实现臭氧发生器之间的串联,从而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再送入下一个臭氧发生器中,经过臭氧激发设备的反复照射,从而产生更高浓度的臭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实施例的爆开图;
图4是图1中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未设螺旋形气道;
图5是图1中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设有螺旋形气道;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线臭氧发生器的串联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紫外线臭氧发生器的串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5所示,臭氧发生器,主要由壳体1、进气管11、出气管12以及位于壳体内的臭氧激发设备2组成,所述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侧壁上;在壳体内壁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之间的空间内,围绕臭氧激发设备2设置一个以上的气仓4,所述的气仓按从进气管到出气管的方向依次排列在臭氧激发设备的周围,相邻的气仓间设有通道相通;所述的气仓朝向臭氧激发设备的端面上设有通孔,通孔的边缘与臭氧激发设备外壁相连;气源通过进气管进入位于壳体内的气仓,并沿气仓之间的通道向出气管的方向流动;臭氧激发设备工作时激发气源产生臭氧。
所述的臭氧激发设备2采用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管两头设有灯盖3,灯盖上设有插销31,紫外线灯管两端的电极插入灯盖上的插销内。
所述的气源为空气或纯氧。
所述的气仓4为一个,气仓的形状为螺旋形;气仓4的入口端与进气管相通,出口端与出气管12相通,臭氧激发设备对气仓中流过的气体进行照射,使其产生臭氧。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围绕臭氧激发设备的螺旋形气道,使进入壳体内的气体必须沿气道向出气管移动,增加了气体接受臭氧激发设备照射的时间,从而使臭氧的浓度加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工业大学,未经湖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4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扶手舒适型的椅子
- 下一篇:一种用于风电场的候鸟驱散保护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