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炼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3253.1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31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徐荣兵;王泽盟;施军营;王晓霞;黄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0 | 分类号: | C10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郑州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炼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炼油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 垃圾资源化问题被广泛关注,怎样将有害垃圾( 废旧塑料) 变为有效资源,已成为环境专家、化工专家、生物专家以及经济社会学家研究的热门问题。废旧塑料的回收处理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我国,废弃塑料主要来源有塑料薄膜、塑料丝及编织品、泡沫塑料、塑料包装箱及容器、各种日用塑料制品、各色各样的塑料袋和微薄农用地膜等等。2004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塑料薄膜产量为365.89万t,其中农膜72.87 万t; 塑料及编织品202.39 万t;泡沫塑料85.95 万t;塑料包装箱及容器84.54 万t;日用塑料制品224.78 万t;其它塑料制品415.71 万t。这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被废弃,被视为废弃塑料产生的主要来源。另外,汽车用塑料年用量达40万t,电子电器及家电配套用塑料件年用量也达到100 多万t。工程塑料在汽车及电气商用领域应用较广,品种多而复杂,随着这类产品逐渐进入报废期,成为废弃塑料不易处理的一个重要来源。
塑料基本原料是以石油和天然气等提取的物质经聚合化学反应而成为可塑性很强的聚合物固体大分子材料,其化学名称叫“聚烯烃”,分子量一般在1万左右。高压聚乙烯甚至高达10万以上。废塑料由于组成不同,其裂解行为也各不相同,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苯乙烯(PS)在300-400℃这间几乎全部分解。而聚氯乙烯(PVC)在200-300℃和300-400℃分两段分解。在较低温度下释放出HCL、并产生多烃,然后再在较高温度进一步分解。
废塑料炼油其原理就是采取催化裂解的方法,在高温条件下经特种催化裂解剂作用,使大分子断链裂化为很小的分子。一般,热分解生成四类产物:C1-C5为烃类气体;碳分子数C5-C11为汽油,分子式为C5H12----C11H24; 碳分子数C12-C20为柴油,分子式C12H26----C20H42;重油碳分子数为C20;另产极少量石蜡和焦炭。可以说,废塑料热解油化就是石油为原料制造塑料的逆过程。
目前,北京、西安有ZK常压催化裂解生产汽油、柴油设备出售,分立式、卧式两种,其罐底为平底,这种设备其罐底在受热后变得凹凸不平且罐底极易脱落,其搅拌轴为卧式,采用人工操作搅拌,其均匀度不易掌握,罐底容易结饼,工作时不能连续加料及出渣,需要加料时必须降温,每进一次料,从降温到升温需要四个小时,工作效率低,使用此设备炼油,出油率极低,且炼出的油极混浊难以使用, 费力、费时、效率不高,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炼油装置,包括催化塔、 反应釜、烟气净化罐、冷却器、油水分离器、除杂罐、精制罐、过滤罐和废气处理器,其中,反应釜的输出端分别与催化塔和烟气净化罐的输入端相连,催化塔的输出端与冷却器的输入端相连,冷却器的输出端与油水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油水分离器的一个输出端与除杂罐、精制罐和过滤罐顺序连接,油水分离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废气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废气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反应釜相连。
本塑料炼油装置的优点在于工艺链短,设备组成简单,污染小,操作及维护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催化塔1、 反应釜2、烟气净化罐9、冷却器3、油水分离器4、除杂罐5、精制罐6、过滤罐7和废气处理器7,废旧塑料通过输送机送入反应釜2中,经反应釜2处理后的产生的废气进入烟气净化罐9中,处理后排出;经反应釜2处理后的得到的液体送入冷却器3中进行冷却,后进入油水分离器4中进行油水分离,分离出得到的油依次经过除杂罐5、精制罐6和过滤罐7中得到纯净的油输出。分离得到的水进入废气处理器7中,处理后得到的水回流至反应釜2中再利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32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