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水防触电安全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1994.6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秦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劲松 |
主分类号: | H01R13/703 | 分类号: | H01R13/703;H01R13/713;H01R13/5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姜荣华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触电 安全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插座,特别涉及一种防水防触电安全插座。
背影技术
一般家用插座的插孔往往未加封闭而呈现开放状态,若家中儿童持金属异物插入插孔内或不小心使插孔内进水时,往往会形成短路造成触电的情形。为了改善上述的缺失,目前市场上有多种防触电的安全或防水插座,而他们的设计并不能有效地达到避免触电和防水的目的。目前市场上的安全插座,一般采用加装安全门或者防水盒以达到金属异物无法单独插入一侧插孔或者防水的效果。但加装安全门或者防水盒都只是在插座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加装的遮盖部件,只能起到一定的遮盖效果,无法真正实现安全用电的目的。且由于增加了安全门使得插头的插入变得十分困难,使用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完全绝缘的机械联动机构控制插座电气回路,极大的提高了电源插座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水防触电安全插座,包括电气线路腔、控制输入腔、面板;所述电气线路腔包括电源进线、及在所述电源进线上串接有两个控制开关,分别为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所述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设在电气线路腔的腔壁上;所述面板上设有独立的零线插槽、火线插槽,零线插槽、火线插槽内壁上分别设有经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与电源进线的零线和火线相连接的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所述零线插槽内设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内设火线插槽推杆,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一端分别设在零线插槽、火线插槽内,另一端设在控制输入腔内,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分别与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相连;所述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与控制输入腔相接;所述面板设在控制输入腔上方;插头插入零线插槽、火线插槽内受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挤压,且推动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同时运动,使其在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与控制输入腔相连接的一侧触碰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控制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闭合,电源的进线经闭合的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与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插头形成一个回路。
进一步讲,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设在零线插槽、火线插槽内,端头为“T”型,与所述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相连的第一弹性部件、第二弹性部件分别设在零线插槽、火线插槽内。
进一步讲,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在电气线路腔腔壁的安装位置上均设有带O型圈的开关防水帽,使控制输入腔与电气线路腔完全隔离。
进一步进,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为可自动复位、且无自锁功能的双刀单掷控制开关。
还可以,控制输入腔内设第一安全推杆、第二安全推杆,第一安全推杆、第二安全推杆设在控制输入腔内,第一安全推杆、第二安全推杆分别与第三弹性部件、第四弹性部件相连;插头插入零线插槽、火线插槽内受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挤压,且推动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同时运动,并推动第一安全推杆、第二安全推杆分别碰触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控制其闭合,电源的进线经闭合的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与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插头形成一个回路。
还可以,控制输入腔内设触发面板、支撑杆、第一触发杆、第二触发杆,触发面板中部与支撑杆活接,第一触发杆、第二触发杆分别设置于支撑杆上,支撑杆通过第五弹性部件固定在控制输入腔内壁上;插头插入零线插槽、火线插槽内受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挤压,且推动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同时运动,零线插槽推杆、火线插槽推杆同时推动触发面板,使触发面板与支撑杆保持垂直并沿支撑杆(4)的方向运动,且带动支撑杆随之运动,第一触发杆、第二触发杆也跟着运动,第一触发杆触碰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触发杆触碰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控制其闭合,电源的进线经闭合的第一常开电气控制开关、第二常开电气控制开关与零线触片、火线触片、插头形成一个回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劲松,未经秦劲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1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扫描时空分辨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碳化锆热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