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丝织品的扎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1226.0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管兰生;梁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B11/00 | 分类号: | D06B11/00;D06B2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丝织品 扎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丝织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丝织品的扎染装置。
背景技术
丝织品,用蚕丝或人造丝织成的纺织品,或用蚕丝或人造丝编制的衣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约有五千年可考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祖先不但发明了丝绸,而且昌明丝绸、利用丝绸,使其在服饰上、经济上、艺术上及文化上均散发出灿烂光艺,进而使丝绸衣披天下。被称为三大名锦的古代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是丝织品中的优秀代表,至今在世界上仍享有很高声誉。因此,丝绸在某种意义上说,代表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扎染以蓝白二色为主调所构成的宁静平和世界,即用青白二色的对比来营造出古朴的意蕴,且青白二色的结合往往给人以“青花瓷”般的淡雅之感,而平和与宽容更体现在扎染的天空中。
目前, 扎染过程通常都是通过人工扎结和染色,其效率低下不说,而且比较浪费染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丝织品的扎染装置,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减少染料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丝织品的扎染装置,包括扎染水槽、设置在所述扎染水槽斜上方的染料回收槽、设置在所述扎染水槽和染料回收槽上方的可循环转动的传送装置、在所述传送装置上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钩挂装置、以及连通所述染料回收槽底部和扎染水槽上部的连接水管。
进一步的,在所述扎染水槽底部还设置有一恒温加热装置。
进一步的,在所述扎染水槽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恒温加热装置的加热控制部分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速度为2-3米每秒。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捆扎好的丝织品安放在钩挂装置上,然后丝织品会随传送装置往前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钩挂装置还会上下移动,当其向下移动时会将丝织品浸泡于扎染水槽内的染料中,然后被提起,再随之来到染料回收槽上方,丝织品中多余的染料将会滴落到染料回收槽中,染料回收槽中的染料在其重力作用下回流至扎染水槽中,进而自动完成扎染过程,并且还能够节约染料降低污染。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能够节约染料降低污染。
附图说明
此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
1、扎染水槽 2、染料回收槽
3、传送装置 4、钩挂装置
5、连接水管 6、恒温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丝织品的扎染装置,包括扎染水槽1、设置在所述扎染水槽1斜上方的染料回收槽2、设置在所述扎染水槽1和染料回收槽2上方的可循环转动的传送装置3、在所述传送装置3上安装有多个可上下移动的钩挂装置4、以及连通所述染料回收槽2底部和扎染水槽1上部的连接水管5。
由于水温在特定温度下活化效果会更好,在所述扎染水槽1底部还设置有一恒温加热装置6。
当然,为了方便恒温加热装置6的温度反馈和控制,在所述扎染水槽1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恒温加热装置6的加热控制部分电气连接。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适应大部分丝织品且能够满足印染的要求,所述传送装置3的传送速度为2-3米每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12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板封边结构
- 下一篇:磁记录介质用玻璃基板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