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胶管加热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500928.7 | 申请日: | 2013-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付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漯河市利通橡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5/12 | 分类号: | B29C35/12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苏宇锋 |
| 地址: | 462300 河南省漯河市经***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胶管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胶管生产辅助设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压胶管生产过程中对液压胶管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箱。
背景技术
液压胶管的生产工艺是软芯、硬芯和无芯三种生产方法,无论什么工艺方法生产,也无论怎么包覆外胶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那就是外胶气泡、离层、局部外胶不粘合,有多少工程技术人员围绕这个问题来研究。
造成外胶气泡的主要原因是‘氯化氢’和钢丝层之间湿空气;怎样使氯化氢气体减少就是防止气泡的主要手段,关键是减少生成氯化氢气体的条件。产生氯化氢气体的主要原因是和空气中的水(H2O)和橡胶的氯起了化学反应, 生成了氯化氢气体。这就要控制胶料内部和编织层内部的水或空气,减少水分,降低气泡。在生产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在硫化时总是靠硫化罐的下部气泡,并且每周一个气泡,气泡形成的地方也是胶管薄弱地方,压力低,温度低生成的气体容易在此聚集重新合成气泡。采取了烘干筒烘干筒,其原理是:使用四层直径不同的钢管套用,最里面的钢管是通过钢丝管的,第二个钢管夹层是热空气层,第三个钢管夹层是通蒸汽层,第四个钢管夹层是保温层,再用空压机产生的压缩空气把第二个钢管夹层的热空气送入最小钢管的内控把内部加热,最后把管体加热,起到把钢丝层的湿空气挥发排出,但是弊端也很多,在冬天由于送入蒸汽,各层钢管受热不同,产生巨大的膨胀,严重的导致焊接层崩裂,不严重的产生漏气,一旦漏蒸汽,不但起不到烘干的作用,反而会使蒸汽进入钢丝管内,增加气泡的现象,另外一个弊端是热风筒不能做的太长,加热长度不能超过6--10米,加热不充分,占用空间 。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胶管加热箱,该加热箱能够避免外胶气泡的产生,能够稳定提高液压胶管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压胶管加热箱,包括箱体,在箱体内设置滚筒,滚筒的滚轴两端分别设置在箱体前后壁上,滚筒上设置有凹槽,在箱体左侧壁上部设置有胶管进口,在箱体右侧壁下部设置有胶管出口,在箱体底板上设置有加热装置。
上述液压胶管加热箱,滚筒的滚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箱体前后壁上。
上述液压胶管加热箱,所述加热装置是排列在箱体底板上的加热管。
上述液压胶管加热箱,所述滚筒上均匀设置多个凹槽。
上述液压胶管加热箱,在箱体左侧壁上部设置若干个胶管进口,在箱体右侧壁下部设置若干个胶管出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胶管经胶管进口和滚筒到胶管出口伸出箱体外,在箱体内由箱体底板上的加装装置进行加热,实现胶管的烘干。本实用新型能够烘干40米胶管,是烘干筒的5倍,钢丝管在烘干箱内存留4分钟的时间,烘干箱体内温度可达到130度,烘干后钢丝管表面温度可达到50度,能够充分使软芯膨胀、中胶流动排除钢丝层内的空气,占用空间不足1平方米。经过测试和使用气泡的现象降低了95%,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掉箱体前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液压胶管加热箱,包括箱体3,在箱体内设置有滚筒2,滚筒2的滚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设置在箱体前后壁上,滚筒上设置有凹槽6,在箱体左侧壁上部设置有胶管进口1,在箱体右侧壁下部设置有胶管出口5,在箱体底板上设置有加热装置4,加热装置4是排列在箱体底板上的加热管,在滚筒上均匀设置多个凹槽。
还可以在箱体左侧壁上部设置若干个胶管进口,在箱体右侧壁下部设置若干个胶管出口,可以同时处理多根胶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钢丝胶管通过胶管进口1穿进箱体内,胶管绕过滚筒经胶管出口5伸出箱体外,这样胶管在箱体内是紧绕在滚筒的凹槽内,滚筒底板上的加热装置通电,对箱体内的胶管进行加热,到设定时间后,拉动胶管出口处的胶管端,对下一段胶管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漯河市利通橡胶有限公司,未经漯河市利通橡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09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