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矿山地下工程的紧急逃生救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00310.0 | 申请日: | 2013-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6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闫红新;秦强;王勇;罗志中;黄通才;江选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4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矿山 地下工程 紧急 逃生 救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安全救援设施,具体涉及一种专用通道及其配套设施,当井下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可从井下配置避难设施中通过提升的方式紧急逃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井下开采矿山一般要求配置避难设施(避难硐室、救生舱、避难所),用于一旦事故发生后,工作人员无法逃离现场时的临时躲避场所。
为保证避难人员进入避难设施后的生存需要,传统的办法主要有以下3个:1、避难设施设有压风自救系统和自备氧系统,或采用专用管路供风,同时备有必要的安全、生活等设施;2、井型不深、条件具备的矿井也有采用地面钻孔的方式,即在避难硐室上方钻有直通地面的小孔,事故发生后由地面通过此孔向避难硐室内供风、水、食物、电等;3、极少数情况下在事故发生后从地面直接钻孔到达避难硐室,向避难硐室内供风、水、食物、电等,同时将避险人员解救至地面。
以上各种办法安全性均不够理想,第一、二种办法在事故发生后避难人员很难及时转移到地面,第三种办法需要临时钻孔,时间长、难度大,非常被动。所以,需要一种安全性相对更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矿山地下工程的紧急逃生救援系统,该系统既能向井下供风、水、食物、电等,又可以将避险人员提升到地面。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矿山地下工程的紧急逃生救援系统,包括设置于井下的避难硐室,所述避难硐室设有与地面相通的井筒,所述井筒配置提升设备,;所述提升设备采用车载式提升装置或移动式提升装置。
所述井筒设有用于供气、供水、供电及通信的压风管、水管、供电电缆和通信电缆;其中水管、供电电缆和通信电缆设置于护管内;在所述井筒下端与避难硐室交界处设置用于固定护管的托架。
所述井筒的顶部出口处设防护盖。
所述所述车载式提升装置为移动绞车;所述移动式提升装置包括罐笼、钢丝绳、滚筒、活动式支架和绞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于现有的具备钻孔条件的矿井,和现有的“地面钻孔”方案相比,适当增加钻孔直径即可在紧急情况下将避险人员从井下提升到地面,从而大大提高了逃生概率,提高了矿井的安全性;与此同时,由于可以实现人员的直接转移,传统的在避难硐室内备用大量的生活用品将可以省略,而这些物品均有失效期,平时即使无事故发生也需要定期更换,采用本实用新型即可节省;本实用新型的提升容器、提升设备等辅助设施平时均放置在库房里,每个矿或整个矿区均采用统一型号设备,互相通用,所以没必要每个通道配用一套设备,可以多个专用通道配用一套,因而设备成本更加节省;平时无事故时封盖封闭,通道口可以在花丛、绿地等不显眼的地方,仅仅在事故发生后才开启封盖,简洁实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专用通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专用通道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配置的移动式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置的车载式提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避难硐室,2、井筒,3、压风管,4、管路固定组件,5、压风管护套,6、防护盖,7、护管,8、水管,9、供电电缆,10、通信电缆,11、托架,12、罐笼,13、钢丝绳,14、滚筒,15、活动式支架,16、支架基础,17、绞车,18、移动绞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置于井下的避难硐室1,避难硐室1设有与地面相通的井筒2作为逃生救援的专用通道。专用通道内设有专用供气、供水、供电及通信设施直通避难硐室1。这些设施包括压风管3、水管8、供电电缆9和通信电缆10,其中压风管3的端口设压风管护套5(平时盖上,用时打开),压风管路固定组件4固定;水管8、供电电缆9和通信电缆10设置于护管7内。在井筒2下端与避难硐室1交界处设托架11,用于固定护管7。专用通道的顶部出口处设防护盖6。
在避难硐室1上方设置的井筒2要有足够尺寸空间,连接地面和避难硐室。压风管和护管均敷设在专用通道的两侧,在井底,均接有配套的设备,地面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况进行连接,或仅保留接口。压风管入口处可采用压风管护套堵塞,事故发生后启用。井口设防护盖,也仅在事故发生后启用。在非事故状态时,本实用新型均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可以启用,且通道口可以在花丛、绿地等不显眼的地方,仅仅在事故发生后才开启封盖,所以非常简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未经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00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PC集热器联箱排水透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冷水旁通装置及换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