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注入水定点除钙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9714.2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9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梁爱国;张新国;李拥军;李甫;史建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5/08 | 分类号: | C02F5/08;C02F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少宏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注入 定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注入水定点除钙垢装置,属于油田集输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注水开发油田,为满足注入水指标,通常需对注入水进行处理,对水质的含油、悬浮物、细菌含量、腐蚀速度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要求。然而,对于回注时的水型、离子含量、pH值、结垢趋势等指标却未作要求。尽管注入水可以因此达标而注入地层,但对于一些特殊油藏,水质标准制定较粗或不完善,导致这些“达标”的注入水在与其他来源的“达标”水混合后,产生的不配伍情况,进而导致管线及设备结垢。严重时,回注到地层中,与地层流体接触后,导致储层堵塞,损害储层渗透性,影响注水开发效果。
目前,国内的油田注入水主要分为油田污水和水源井清水。对于油田污水,在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在含油、悬浮物、细菌含量、腐蚀速度等指标可以达到要求。但是,由于油田污水是一种混合水体,其成分和性质会随生产开发发生不规律的变化,水中Na+、Ca2+、HCO3-、Cl-离子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污水的水型。因此,水型也可能因此出现变化或反复,并且,由于污水本身具有一定的结垢趋势,该趋势会随温度、压力、流速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在回注地层后,这种结垢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对于水源井的清水,虽然在含油、悬浮物、细菌含量、腐蚀速度等指标上均满足注入水标准,但是由于未对水型、pH值、结构趋势等指标作要求,使得以清水作为注入水时,可能与地层流体产生水型上的不配伍,进而导致结垢,堵塞储层。另外,若采取混合注入的方式,水源井清水与处理污水同样存在着不配伍和失钙结垢的可能性。并且,两者混合后注入地层,离子成分和含量甚至水型发生了进一步变化,结垢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同样可能与地层流体不配伍而堵塞储层。若采取添加阻垢剂的办法,阻垢剂的加药点、加药类型和加药量可能会随这些变化而不断调整,最终导致阻垢效果不断波动,无法彻底解决注水管线结垢问题,注水管线同样存在被堵塞等危险,给油田生产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田注入水定点除钙垢装置。
一种油田注入水定点除钙垢的装置,污水管线置于注水缓冲罐下部的人孔下方,清水入口管线和ASA快速结垢剂加药管线为同心结构管道,内管为ASA快速结垢剂加药管线;同心结构管道入口在注水缓冲罐下部的污水入口管线及人孔的上方;ASA快速结垢剂加药管线与加药泵连接;同心结构管道在注水缓冲罐内壁附近先通过90°转向接头将管线引升至罐体上部,同心结构管道再通过另一个90°转向接头将管线引至罐体中部中央位置;同心结构管道末端采用喇叭口结构,喇叭口结构的外管管径大于入口的管径,内管管径保持不变,末端处内管长度比外管略长25mm;注水缓冲罐另一侧上部连接水管线的引入口,水管线延注水缓冲罐内壁向下延伸,水管线通过90°转向接头将管线引至罐体外部;出水管线的出口位于排泥出口正上方,出水管线位置高于下一流程的入口位置;注水缓冲罐底部为吸盘结构,通过一条排泥管线引至罐外出口。
一种油田注入水定点除钙垢的装置,包括:一个直径4.5m,高6m的100m3注水缓冲罐,一条DN80的清水入口管线,一条DN80污水入口管线,一条直径为DN30的与清水入口管线同心的化学药剂加药管线,一台化学药剂加药泵,一条DN80的缓冲罐出水管线,一条DN100的排泥出口管线,以及高1.2m、曲面半径0.6m的拱形人孔;
所述油田注入水定点除钙垢装置是由污水管线置于注水缓冲罐下部,人孔下方;管线在注水缓冲罐内采用迂回方式均匀部液;清水入口管线和ASA快速结垢剂加药管线采用同心设计,内管为ASA快速结垢剂加药管线,内外管环空为清水流经区域;同心管入口在注水缓冲罐下部,污水入口管线及人孔的上方;ASA快速结垢剂加药管线与加药泵采用硬连接;同心管在注水缓冲罐内壁附近先通过90°转向接头将管线引升至罐体上部,然后再通过另一个90°转向接头将管线引至罐体中部中央位置;同心管末端采用喇叭口设计,外管管径大于入口的管径,内管管径保持不变,末端处内管长度比外管略长25mm;缓冲罐另一侧上部设出水管线的引入口,管线延注水缓冲罐内壁向下延伸,并通过90°转向接头将管线引至罐体外部;出水管线的出口位于排泥出口正上方,位置高于下一流程的入口位置;注水缓冲罐底部为吸盘设计,通过一条排泥管线引至罐外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97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润滑脂的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焦化循环水零外排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