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旋流式分离气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7098.7 | 申请日: | 2013-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5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超;成文文;李西江;刘晓东;王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晓东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市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旋流式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业气液分离技术设备,尤其是一种能将天然气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使用采油设备将地下原油开采到地面上来,利用集油管线将原油输送到泵站和油库。在冬季,生产过程中由于气温低,集油管线中的原油流动性差,容易凝结堵塞管线,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在管线上加装加热炉,直接利用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现有分离气包气液分离效果差,造成加热炉因供气不足而导致加温效果差,使原油在集油管线中凝结堵塞,给原油输送带来困难,严重的还会造成油井被迫停井停产的恶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气液分离效果好的高效旋流式分离气包。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种高效旋流式分离气包,包括倒锥型本体、油气进口管线,所述油气进口管线沿倒锥型本体切线方向连接在倒锥型本体中上部,所述倒锥型本体下端设有出油口,上端设有出气口,在倒锥型本体内部油气进口管线下方设有散油帽,在倒锥型本体内部油气进口管线上方设有分离伞。
所述分离伞设有上下两层。
所述出气口管线上连接有气阀防盗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1、倒锥型本体充分利用旋流分离即离心分离的原理,分离效果好,适应的分离负荷范围非常宽,体积小,阻力小,工作稳定。2、利用双层分离伞对气体捕雾进行二次分离,气液分离更充分,提高了分离效果和分离气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如图所述,一种高效旋流式分离气包,包括倒锥型本体7、油气进口管线1,所述油气进口管线1沿倒锥型本体7切线方向连接在倒锥型本体7中上部,所述倒锥型本体7下端设有出油口2,上端设有出气口3,在倒锥型本体7内部油气进口管线1的接入斜口6下方设有散油帽8,在倒锥型本体7内部油气进口管线1的接入斜口6上方设有分离伞。分离伞分为上层分离伞4和下层分离伞5。出气口3管线上连接有气阀防盗盒9。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是:油气混合液由油气进口管线1沿切线方向进入倒锥型本体7内,从斜口6处侧向喷出,由于气体与液体的密度不同,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流经散油帽8时,油气混合液发生碰撞将一部分气体分离出来;因是侧向喷出,于是会产生一个向下旋转的速度,一部分气体则向上方流动,向下的油气混合液在倒锥型本体7中旋转流动,越向下流动,旋转速度会越来越快,经出油口2流入集油管线。由于液体的密度比气体的密度大,则液体受到的离心力大于气体,于是又有一部分气体从液体中旋流分离出来并向上方流动,气体因密度小而上升,被下层分离伞5集中向上经上层分离伞4时改变了流动方向,气体中的小油滴粘附在伞壁上,油滴聚集后附壁而下,脱油后的气体经倒锥型本体7顶部出气口3进入供气管线。为防止盗气,本实用新型在出气管线上安装有气阀门防盗盒9,分离出的天然气供给加热炉加热使用。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晓东,未经刘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7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