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单双U结合型地埋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94250.6 | 申请日: | 2013-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刘金祥;谢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J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结合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单双U结合型地埋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土壤源热泵是利用地下常温土壤温度相对稳定的特性,通过深埋于建筑物周围的管路系统与建筑物内部完成热交换的装置。冬季从土壤中取热,向建筑物供暖;夏季向土壤排热,为建筑物制冷。它以土壤作为热源、冷源,通过高效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或供冷。与传统的冷水机组加锅炉的配置相比,全年能耗可节省40%左右,初投资偏高,机房面积较小,节省常规系统冷却塔可观的耗水量,运行费用低,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实现了环保的功效。
土壤源热泵最关键的技术优势就是其地埋管换热器,目前普遍采用的垂直地埋管换热器形式有单U和双U之分,单U换热量相较于双U要小,但是成本较低,具体采用何种埋管形式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而定。但是根据文献“王勇,刘方,付祥钊.基于层换热理论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计方法[J].暖通空调,2007,(09):35-39”中所得结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及其周围岩土可以分为三个换热层—饱和换热层、换热层、未换热层,出水管到达地面前一定距离内,要经过饱和换热层,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换热器在换热层进行热量交换后,升温后的流体或降温后的流体,均要损失热量。因此对出水管的保温是必须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地埋管进出水管热短路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单双U结合型地埋管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水管(1)、第二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平行设置的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穿过饱和换热层(4)和换热层(5)在未换热层(6)通过连接三通阀(7)交汇,三通阀(7)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3),该出水管(3)依次穿过未换热层(6)、换热层(5)和饱和换热层(4)。
所述第一进水管(1)、第二进水管(2)的管径和壁厚均小于出水管(3)。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具有极高的实用性。(有益技术效果如有不妥,请申请人添加)增加进水管与土壤的换热量,减少出水管与土壤的换热而造成的热损失,从而提高地埋管的换热量,夏季降低埋管出水温度,冬季升高埋管出水温度,从而提高热泵机组COP,达到节能的目的。或者在同样的总换热量下,增加单管的换热量可以减少埋管数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通过图1-2可以看出,该新型的单双U结合型地埋管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水管(1)、第二进水管(2)和出水管(3),所述平行设置的第一进水管(1)和第二进水管(2)穿过饱和换热层(4)和换热层(5)在未换热层(6)通过连接三通阀(7)交汇,三通阀(7)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3),该出水管(3)依次穿过未换热层(6)、换热层(5)和饱和换热层(4)。
所述第一进水管(1)、第二进水管(2)的管径和壁厚均小于出水管(3)。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942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施工升降机齿条、导柱自动定时定位加油机
- 下一篇:一种搅拌装置组件和搅拌装置